并更严格筛选、审查核心团队成员,确保实验区的绝对机密。
与此同时,香江几家与“北辰”有竞争关系或依附于某些本土财团的媒体,开始出现一些“探讨性”文章。
标题看似公允:《高科技农产品的伦理边界:‘北辰’现象引发的思考》。
内容却暗藏机锋,质疑“北辰”作物的长期食用安全性,影射其技术来源不明,甚至暗示其快速扩张可能挤压本地传统农户生存空间,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市场公平与食品安全”。
紧接着,香江食品安全署和环境保护署联合下发了一份“例行抽检通知”。
要求“北辰”农场提供包括土壤、水源、空气以及所有在售农产品的“更全面”的样本,并需配合进行“更详尽”的生产流程审查,理由是“涉及新型特殊农产品,需建立更完善的安全评估体系”。
通知措辞官方,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硬,审查范围和深度远超正常标准。
“开始了。”楚向南将通知拍在夏小北的办公桌上,脸色铁青,“舆论铺垫,行政施压,下一步就该是找借口限制出货,甚至勒令停产整顿了。他们想用拖字诀,拖垮我们的资金链和客户信心!”
夏小北拿起通知,仔细看了看,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丝早有预料的讥诮。
“舆论?让他们吵。口水淹不死人。”她将通知丢回桌上,“至于审查……让他们查。”
“让他们查?”楚向南愕然,“我们的核心温室和实验室……”
“实验区,他们连靠近的资格都没有。”夏小北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开放给他们查的,只有月光稻和冰晶果的标准化种植区。所有流程、数据,全部按最高标准准备,一丝不苟。让他们查个够,查个明白,看看我们‘北辰’的生产到底有多规范、多安全!正好借他们的手,给我们做一次免费的、权威的‘背书’。”
“他们以为用这些官样文章就能卡住我们?太天真了。
通知团队,按最高标准配合审查。
但实验区的一切,一丁点儿消息都不能露出去。”
她转过身,脸上浮现出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
“‘地脉薯’的第一批种苗培育,必须加快。等审查的人带着‘无可挑剔’的结果回去交差时,就是我们这份‘回礼’该登场的时候了。
我要让总督府,让那些躲在后面的人明白,试图控制‘北辰’,是他们在香江,犯下的最大错误。”
楚向南看着妻子眼中那熟悉的光芒,心中的焦躁奇迹般地平息下来。
“好!”楚向南重重点头,“我亲自去盯着审查组,保证让他们‘满意而归’!”
农场的气氛骤然变得微妙而紧张。
一方面,面对声势渐起的舆论质疑和严苛的官方审查,“北辰”展现出惊人的透明度和专业性,开放区域一尘不染,数据记录详实完备,所有流程清晰可追溯,让带着挑剔眼光而来的审查人员也挑不出实质性的毛病。
另一方面,在无人知晓的实验区深处,地脉薯正在无声地积蓄、生长,等待着撕裂一切觊觎与钳制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