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崎岖,董建设开得不轻松,两人足足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到。
到的时候已经后半晌了。
李金书在小镇上请董建设吃了一大碗牛肉面,又给他买了喝的。
“董大哥,我这一下子可能卖不了,你看我再给你加二十块钱,我就可着这几个村子卖,你帮我拉着我吆喝行不行?”
董建设暂时也没别的活,二十块钱不算亏本:“行。”
两人吃完了饭奔着村里就去了,正是干活的时候,许多人都在收竹笋。
李金书逢人就打招呼,问人家买不买发霉的布来盖住竹地。
李金书说不足一百斤按照一毛,超过一百斤的按照八毛钱来称。
“这布的质量不错的,透气性也好,霉得恰到好处。”李金书边说边吆喝。
“你们铺上布,回头那竹笋长得又快又好呢。”
大伙围上来看了看,确实如李金书所说。
一个人吐了口气,后面就跟上来无数人。
一会的功夫一车破布就卖得差不多了。
眼看着天要下雨了,董建设开口道:“我家也种竹笋,你剩下这些卖给我也不用折腾了。”
李金书一听这话高兴坏了,她最后给董建设按照7毛算的,从油钱里把破布钱扣出去,剩余的都给董建设结清了。
李金书赶紧下雨之前赶到了小河沟子村委会。
村书记也进城去博览会展销产品了,被人带了口信,知道李金书会来。
“是金书吧?我是小河村村长董月和。”董村长六十出头,一笑一口白牙。
“给您添麻烦了,今天天晚了,我住一晚上,明天一早走。”李金书说着客气话,又把村镇上买的两包烟和一包点心递了过去。
“不用破费的,我们小河村这边之所以能早早脱贫,就是商管局给我们搭的桥。”
“应该的。”李金书心道,商管局是商管局,她是她,她不能因着人家的人情就在这白吃白喝。
“你今天晚上就歇在村委会,待会有人来给你送饭。”董村长的话音才落下,就见一辆小轿车缓缓地开进了村委会。
李金书抬眼一看,这车有点熟悉,再一看不是别人的,驱车来的居然是阮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