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坐在杀神旁边,那雄浑中带着清冷,威严中带着悲悯的气质依然是不减半分。
只是,当她面对赵安时,哪怕微笑致意或者递个眼色,都会有藏不住的柔情在眸中流传。
看到万事俱备,她转过头来冲着赵安莞尔一笑,恰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赵安情不自禁地回之一笑,然后掷地有声道:“诸位,本王虽已戳穿了皇甫极的阴谋诡计,但暗流仍在涌动!”
“有道士怀疑本王只是权宜之计;有僧众觉得本王就是要趁机将佛门赶出中土;有儒生断定本王憎恶儒教,这次会要了儒教的命!”
说到这,他话锋一转,声如洪钟道:“可他们唯独忘了,本王早已身在儒释道,铲除三教,于我何益?这世间足够大,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天下足够广,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场间瞬时人声鼎沸。
百姓纷纷喝彩。
群臣交口称赞。
三教之人也都很信服。
说得可真好啊!
中原人喜欢讲“三教九流”。
皇甫极看到的是三教,想要利用的也是三教。
赵安看到的却是法家、农家、墨家、阴阳家等的所有流派,为的也是他们的争鸣与齐放。
这等格局远不是皇甫极能够相比的。
倘若做到,那注定是一个让他们神往已久的治世!
赵安等了好一会儿,待场间逐渐平息下来,继续道:“当然,说得再好,也要落到实处,不然便是空谈误国!”
“如今年关已近,本王和殿下决定,恢复科举取士,明年举行‘秋闱’,数月后便是‘春闱’,而且将在会试后增加‘殿试’,由本王和殿下出题考问会试中选者,确定最终中榜的进士并授予官职!还有,开设‘武举’,选拔更多将才!”
天下大乱后,人心浮动。
儒生们没事干,也就开始“找事”了。
既如此,那么便让他们统统收心备考去。
而且他不仅恢复科举取士,还增加了历代都没有的殿试,谁还有脸说他想要铲除儒教?
这么做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
那便是以往中榜之人都是不言自明地将自己归于儒教。
有了殿试后,他们都成了“天子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