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叹气道:“老姊妹,没办法啊,现在沙蛤就是这个价,说实话,沙蛤我都不乐意收的。”
“万一我卖不掉砸手里,就算是一天三顿都吃沙蛤,也要赔死的。”
“八毛钱真不少,你问问其他家,能给你九毛钱不。”
最后一番拉扯,那人还是卖了。
没法子。
这沙蛤太多,自家吃不完,能卖点钱是点。
辛辛苦苦大半夜,赚了五块钱,收到钱,那妇女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反而有点郁闷。
有人骂骂咧咧的走了。
价格这么低,宁愿回去吃,也不愿意卖。
方林也不在意,反正他不卖,有的是人卖。
稳坐钓鱼台。
黑仔高兴的说道:“哥,还好咱们没在沙滩挖沙蛤,就算弄一桶,也卖不了多少钱。”
沈文点点头。
虽然他和黑仔桶里大多数都是比较值钱的海货,但看这情况,恐怕也会被压价。
那方林说的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吗?
也不尽然。
这些收购摊贩的话术,无非就是为了压低收购价,他们运出去,转手一卖,差价比辛辛苦苦赶海的村民赚的多得多。
那要说了。
人家摊贩要承担运输成本,还有货砸在手里的风险。
说这些之前。
先想想立场。
渔民半夜起来赶海,有多辛苦就不说了,难道就不危险吗?
凭什么你承担的风险,要以压价的形式转移到我们身上?
有人卖虾姑。
方林挑了挑,说道:“带膏的3块五,不带的3块。”
黑仔歪着脑袋看。
听到报价,顿时急了:“哥,比昨天我爸卖的时候低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