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林染染刚想去图书馆熟悉环境,就被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学生堵在了宿舍楼下。
为首的正是顾婧姝,她身边跟着两男一女,胸前都别着医学院的校徽。
“林染染,听说你在乡下很有名啊,号称‘小神医’?”顾婧姝抱着胳膊,语气阴阳怪气,“我们几个是医学院的,正好遇到点难题,想请教请教你。”
“谈不上什么神医,就是懂点皮毛。”林染染不动声色地说,“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许可以去请教教授。”
“教授哪有你厉害啊?”顾婧姝身边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嗤笑道,“我们听说你光靠把脉就能看出怀孕,还能治毒蛇咬伤,简直是华佗再世。正好我们最近在学内科,有个病例想不通,你给分析分析?”
几人是故意瞎编的。
另一个女生立刻接话:“患者,男,四十岁,高热不退,咳嗽带血,胸痛,听诊有湿啰音。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胸片提示肺部有阴影。你说说,这是什么病?该怎么治?”
这问题看似基础,但
70年代的医疗条件下,很多疾病的鉴别诊断都很困难。
他们故意没说更多细节,就是想让林染染出错。
顾婧姝抱臂看着,等着看林染染出丑——一个乡下人,能懂什么胸片和血常规?
林染染却没慌。
这个病例,放在现代就是典型的大叶性肺炎,但在这个年代,可能会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者肺脓肿。
她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
“根据这些症状,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高热、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咳嗽带血、胸痛、湿啰音,结合胸片阴影,大叶性肺炎的可能性最高。”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要排除肺结核,比如有没有盗汗、乏力、体重下降这些症状?如果是肺炎,青霉素是首选,但要做皮试。剂量方面,成人每天……”
她不仅说出了诊断,还详细讲了鉴别要点和治疗方案,甚至连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都一清二楚,听得那几个医学院的学生都愣住了。
戴眼镜的男生不服气,又问:“那如果青霉素过敏呢?还有,万一阴影是肿瘤呢?”
“过敏的话可以用红霉素,虽然效果稍差,但安全性高。”林染染眼神平静,“至于肿瘤,四十岁男性,急性起病,高热,更倾向于感染性疾病。肿瘤多为慢性过程,伴有消瘦等消耗症状,胸片的形态也不同……”
她侃侃而谈,从病理机制到临床体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很多观点甚至超出了现行教材的内容。
顾婧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她没想到林染染竟然懂这么多,忍不住插嘴:“你说的这些都是书本上的吧?真让你去给病人看病,你敢吗?怕是连听诊器都不会用吧?”
林染染确实没实操过。
但她脑子转得快,笑着反问:“难道你们现在就敢独立看病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连基本原理都搞不懂,操作再熟练又有什么用?”
“你!”顾婧姝被噎得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说得好!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穿着白大褂的老者站在不远处,正是医学院的资深教授周明远。他刚才路过,听到了林染染的分析,不禁被吸引了过来。
“周教授!”医学院的几个学生连忙行礼,脸上满是崇拜。
周明远没理他们,径直走到林染染面前,眼神发亮:“小同志,你刚才说的鉴别要点,很有见地。尤其是关于红霉素的应用,现在教材上提得不多,你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