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若足,应无问题。”
铁匠应下,却又疑惑,“公子,这炉子……瞧着与炼铁炉相似,只是小了许多,不知有何用处?”
“待你造好,自然知晓。”陈迎新道。
此炉图纸,确与炼铁炉相仿,只是尺寸仅一人高矮。陈迎新在出火口处做了改动——炼铁炉火口在内,此炉火口却开在外侧。炉底敞开,用作添煤入口。只需投入煤炭,便能生出灼人热浪。
铁匠满腹疑云地退下。陈迎新也忙碌起来,亲自带人翻检库房,寻了半晌,终于找出两卷火浣布,命人抬至院中。
诸般物事齐备,第一步总算落定。此番对付倭国虽以智取为主,但武力威慑亦不可少。龙兄送来的那五百“精兵”实在寒碜,拿出去徒惹人笑,更无法与唐军精锐相提并论。
然陈迎新自有妙法。
兵卒不足,巧技来补!
火浣布,古已有之,先秦典籍便有载录。
以此布裁衣,若沾污渍,投入火中一烧,立时洁白如新,古人皆以为神异。
实则此布乃石棉织就,可耐烈火,不惧高温,质地亦坚韧。大唐官仓多用此布护粮,并非稀罕之物。其性柔韧,亦可编织成衣。
陈迎新要借这火浣布,配以那特制火炉,造出一件新奇之物!
热气球!
条件简陋,自不能苛求。他欲制的,乃是最简易的热气球,升降高度难以精准掌控,仅可勉强操控方向。其理与孔明灯相类,不过放大了千百倍。以炉火高温,鼓胀那火浣布缝制的巨大球囊。地面加热,囊中空气受热膨胀,热气球便可升空。欲要降落,熄灭火源,待热气冷却,球囊自会缓缓下落。
此法虽土,胜在易行。若用氢气,陈迎新亦能制取,然其与空气混合,稍有不慎便生爆燃,太过凶险。这土法热气球,至多升空五六百尺,虽不甚高,然于当世足矣——倭人的弓箭,绝射不到这般高处!
真……真能飞上天?
那三人一听,腿肚子直打颤,险些瘫软在地。
陈公子竟要送他们上天?
几人吓得面无人色,连连摆手推拒。
陈迎新温言安抚道:
“莫慌,不过是个大些的孔明灯罢了。”
“升空之后,你们无需做什么。”
“若不想再飞,熄了炉火便是,自会缓缓落下。”
“我保你们平安无事!”
费了好一番口舌,三人才战战兢兢地爬进吊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