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老秀才听罢,点头称赞:有理。只不过你年纪这么小,朝局却又波诡云谲,恐怕不是你能把握。
原来是山长请来传授我朝中经验。
当老师的,做到山长这个地步,世间无二。
庄毅也想了解一些历史,于是开门见山:小子窝在一隅之地,不知道外面的世道,还请老先生赐教一二,小子感激不尽。
老秀才瞅了庄毅一眼,眼底惊讶一闪而过,称赞道:松兄称赞你是天生神童,我还不信,现在看来,确有几分可信。
说着,收拾了一下复杂的情绪,继续道:你问吧,老朽知道的,一定告诉你。
朝中百官,以谁为首庄毅问。
以尚书台为首,尚书台的首领,是尚书令。不过,自有尚书台起,便无人担任此职。一般以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为宰相,所以二位又被称为左右相,以左相为尊。
尚书台下设十三司,总领朝政,管理六部二十四司。
庄毅一边听一边靠自己学的历史,理解这套机构。
说白了,尚书令是首辅,但不常设。所以,左相是首辅,右相是次辅。
行尚书事是群辅,都是正一品。
但和明清的内阁制度不同,尚书台是名正言顺的相,享受在皇帝面前坐着的权力。
那么,请问老先生,负责边关的将领是什么庄毅问道。
本朝以文制武,主管东北边防的叫镇东总制,主管北方边防的叫镇北总制,主管西北边防的叫三司总制。
庄毅发现,老秀才提到三司总制的时候,眼睛里隐藏不住的自傲。
在这个时代,布政司就是省,三司就是三个省,由此看来,三司总制的权力很大。
既然权力这么大,调动三个省的军力,怎么还让虏兵越过边墙,进入内地这么远。
于是庄毅问出了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让老秀才记了一辈子的问题:三司总制是谁啊干的很差。
老秀才瞪大了眼睛,继而苦笑一声:是,是一个老废物。哦不,还是有一点本事,只是不大,否则也不会落到那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