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阳县衙公堂之上,气氛肃杀。
威武——
两排衙役手持水火棍,整齐划一地顿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主审位上,吴提学面沉如水,不怒自威。
堂下左侧,是原告周恒,他双眼通红,神情悲愤,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
堂下正中,跪着吓得瑟瑟发抖的李员外父子。
旁听席上,唐府只派了一位管家,静静地坐在角落,既不声张,也不离去。这姿态,摆明了是我们看着,但不插手,给了吴提学极大的办案空间。
传,李威伴读谢远上堂!吴提学一拍惊堂木。
传——谢远上堂!
当谢远一身青衫,从容地走进公堂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他没有丝毫畏惧,走到堂中,对着吴提学长揖一礼。
学生谢远,见过提学大人。
周恒看到谢远,眼中除了得意的冷笑,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毒。他与原主曾是府学同窗,但并非好友。恰恰相反,原主才华初露时,时常受到周恒的排挤和冷嘲热讽,只因原主家境优于他,让他心生嫉妒。
不等吴提学发问,谢远便直起身,朗声说道:大人,此事因学生而起,学生愿为自己所为,一力承担,请求自辩!
他竟主动将所有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
李威父子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而周恒则露出了计谋得逞的冷笑。
吴提学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点了点头:准。
多谢大人。
谢远转身,没有看李威,而是面向所有旁听的百姓和学子。
我承认,《悯农》与‘大鹏’诗,皆由我所作。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他竟然就这么承认了
李威更是吓得差点晕过去。
然而,谢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他话锋一转,声音清朗:
但我所为,乃是‘代笔’,而非‘替考’!
他巧妙地,将一个足以杀头的欺君之罪,偷换成了一个文人之间心照不宣的捉刀行为。
我为李公子润色诗文,助其扬名,此乃文坛常有之事,虽有瑕疵,却非大过。我并未代替李公子入场考试,那考卷上的每一个字,皆是李公子亲笔所书,何来‘替考’一说
这番辩解,瞬间将罪责大大减轻。从死罪,降为了文坛上的一桩风流韵事,最多不过是名声有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