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休整后,他又于同年冬发动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围陈仓。
魏将郝昭坚守,诸葛亮粮尽而返。”
画面展现陈仓坚城南下,蜀军攻城受挫的场景。
旁白:“次年,诸葛亮发动第三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二郡。
公元231年,第西次北伐开始。
这一次,诸葛亮改进了运输工具,发明了‘木牛流马’,解决了部分粮草运输难题,并与魏国都督司马懿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画面展示了神奇的“木牛流马”在崎岖山路上运输粮草的景象,以及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祁山一带斗智斗勇的场面。
旁白:“诸葛亮多次设计,欲与司马懿决战,但司马懿深知蜀军远来,粮草不济,坚守不出,采取拖延战术。
诸葛亮虽取得一些战术胜利,如卤城之战击败魏军,但终因粮草不继(或说因后方李严运粮失职,矫诏退兵),再次功败垂成。”
画面展现了蜀军因粮草问题不得不撤退的无奈,诸葛亮望着远方的魏营,眼神中充满不甘。
旁白:“屡次北伐,耗费了蜀汉大量国力,也耗尽了诸葛亮的心血。
但他兴复汉室的信念,从未动摇。
公元234年,诸葛亮进行第五次,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北伐。
他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屯兵于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与司马懿大军再次对峙。”
画面切换至五丈原,渭水滔滔,两军营垒分明,壁垒森严。
蜀军营帐中,诸葛亮的面容己显憔悴,咳嗽声时而响起,但他仍在处理军务,规划战局。
旁白:“诸葛亮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渴望速战速决。
他一方面分兵屯田,解决长期对峙的粮草问题,示以持久之计;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试图激怒司马懿出战。
他甚至派人送去妇人衣饰,羞辱司马懿不敢应战。”
画面中,使者将女装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