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第三研讨室。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光可鉴人,空气里弥漫着高级木料和打印油墨混合的气息。
围桌而坐的学员,皆是各地各系统的中青年骨干,气场沉稳,目光锐利。
中央空调无声地输送着恒温气流,却吹不散那股无形的、带着硝烟味的张力。
讲台上,负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专题的教授刚刚布置完本期核心课题:
“……基于我省‘山海协作’战略框架,各组需深入调研一个典型县域案例,分析其资源禀赋、产业定位与区域协作的契合点与梗阻点,提出具有实操性的优化路径。课题成果将作为本期培训重要考核依据。”
课题刚落地,班长李哲便从容起身,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掌控全局的自信:
“时间紧任务重,我提议,按区域就近原则分组,提高效率。
省直机关和北部片区的同志一组,南部和西部的同志一组,东部沿海片区的同志一组……”
他语速流畅,划分看似合理,却不动声色地将几个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容易出成绩的县区,划入了省直和东部组,而他本人自然领衔其中。
苏辰坐在靠后的位置,安静地看着名单投影。
青河县,这个位于西南部山区、刚刚经历风暴、百废待兴的“烫手山芋”,不出意外地被划入了西部组,与另外几个同样偏远、基础薄弱的县份凑在一起。
“大家有没有异议?”
李哲环视全场,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
目光扫过苏辰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玩味。
没人吭声。
这种划分,虽有小算盘,却也符合常理。
谁会为了几个偏远县份,去挑战班长和省直机关学员的权威?
“我有异议。”
一个平静却异常清晰的声音,打破了表面的和谐。
唰!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苏辰身上。李哲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苏辰站起身,没有看李哲,目光投向讲台旁的教授:
“教授,课题要求是分析‘区域协作的契合点与梗阻点’。
“青河县刚刚经历深度调整,其产业基础、劳动力结构、特别是新生的‘技工技能提升中心’,正处于破旧立新的关键节点。
它的困境和探索,恰恰是‘山海协作’中‘山’这一侧最鲜活、最典型的样本!将其与其他基础薄弱县简单归为一组,容易忽略其特殊性,也难挖掘出深层次、有价值的梗阻点。”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有力,“我建议,单独成立青河县专项调研小组。我愿意担任组长,深入解剖这只‘麻雀’,为全省类似县域的协作破题,提供第一手的‘病理切片’!”
掷地有声!整个研讨室一片寂静。
学员们眼中闪过惊讶、佩服,也有等着看笑话的玩味。
单独成立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