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往穿越者的经验,火锅店还可以加入戏剧还有相声之类的娱乐活动,至于剧本,可以招募一些落魄书生来写,顺便把报社办起来。
再把在火锅店最受欢迎的几本书印刷成册,这样的话,印刷厂就有能在招募一部分流民。
崇祯思考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开始落笔写下商业计划,刚要落笔,崇祯突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谁去经营这个店。
这种事是肯定不能让朝堂上的那些正人君子知道的,要是他们知道天子开店,这海量的奏折能把自己住的地方淹了。
“周鉴。”崇祯突然吐出这个名字,仿佛在掂量着可行性。
方正化心中微凛。国丈嘉定伯周奎之子!皇帝三个月前才将周奎敲打得一遍,这位老国丈回府后据说还病了一场。如今却要把这明显是块大肥肉的差事,交给周奎的儿子?
崇祯仿佛看穿了方正化的疑虑:
“周奎,老了,也糊涂了。上次的事,是朕给他提个醒,让他知道,皇亲国戚的身份,不是他贪得无厌的护身符。但他周家,在京城经营多年,人脉盘根错节,三教九流都有路子。周鉴此人,朕留意过,比起他那贪吝的老子,多了几分市侩的精明,也还算……识时务。”
周家作为皇亲,天然带着一层保护色,勋贵富商们想动这生意,也得掂量掂量国丈府的分量。上次敲打周奎,是立威。现在启用周鉴,是示恩。
再加上周家的根基在皇权,周鉴的荣辱生死,全在崇祯一念之间,比起那些根基深厚的勋贵或盘踞地方的豪商,周家更好拿捏。出了事,拿周鉴开刀,也远比动其他势力阻力小,还能再赚一波“大义灭亲”的名声。
如此庞大且利润惊人的产业链,必然引来无数觊觎,让周鉴顶在前面,所有的明枪暗箭,首先都会冲着周家去。皇帝稳坐深宫,只需看结果,收银子。
想了想觉得没有其他人更适合,于是就敲定了周鉴这个人选
“你亲自去一趟嘉定伯府。”崇祯坐回御案后,语气不容置疑,“传朕口谕:着国丈周奎之子周鉴,总理‘皇城一品锅’一应外务,兼领御用牧苑、内府采办协理事宜,督办西山铜坊外销器物。”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告诉他,这是朕给他的机会,也是给他周家的恩典!差事办好了,过往不究,前程无量。办砸了,或者让朕知道他在里面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甚至打着朕的旗号在外横行不法……哼!”
听完,方正化已经想象出周鉴接旨时如芒在背、冷汗涔涔的模样,于是便去传旨去了,毕竟是皇后的娘家,自然不能派其他人去。
崇祯看着方正化退下的背影,重新拿起那份密折开始处理政务,毛文龙烧了后金的粮草,后金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从其他其他地方找补。
结合历史,后金会在明年南下掳掠,现在皇太极南下掳掠的概率基本上是百分百,要早作打算。
大明打仗依靠三样,北方的铁骑,南方的雄兵,还有先进的火器,而金军依靠的就是在苦寒之地磨炼出来的八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