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开海节大理 > 第87章(第1页)

第87章(第1页)

  当然,他们虽然砍得热闹,但毕竟一个追一个逃,半晌斩获还比不上陈八智的旗军短兵相接片刻。  陈八智显然没他的部下百户开心,麾下记功官将战死斩获报上来,全然不把七八里外的追亡逐北当成事,十部百户叫到一起一顿训斥。  “林子里三个百户和炮队百户就不说了,你们六个百户,五个百户总共阵亡三人,一个百户却阵亡五十五人!”陈八智拍拍最后被救援而灰头土脸捡条命回来的百户肩膀,对另外五人道:“从战事开始,就能互为攻守,他的旗军被炮打怕了,你们呢?”  “炮只能杀伤十余人而已,其余罪责在你,没领兵跟上同袍,遂被截击;接战后敌众我寡已有败势,旗军负伤不能保护,且战且退留下伤兵任由旗军受戮,方有此败。”  陈八智训完其他人又训伤亡最大的百户几句,他知道这已经是很优秀的战果了,但他不想夸赞部下,先骂完才舒缓口气道:“战事中该行军法的,全办下去;首级功三百七十有奇,记功官已按小旗分功,别指望像戚家军一颗首级三十两。”  “倭寇乱东南才多少真倭,现在遍地都是真倭,以后有的是仗打,一颗首级五两,无阵亡全领、有阵亡抚恤自赏赐扣,各小旗按军法分配赏额,暂记功,过些时日自吕宋调银。”  “后面有的是仗打,各个旗军的甲胄,锁甲、双面胸甲、铁笠、腰刀手铳、强弓毒弩,过几日琉球会把价单发来,你们麾下旗军想换军备的,按价单自赏赐中扣,兵甲好,上阵才能杀更多敌,多杀敌,才有更多银两才能加官晋爵。”  “此战打得勉强,今后再有半个百户阵亡的,降为总旗。平户将来设立卫所,不缺官职;你们回去好好想想,此战得失,三日内小旗以上,每人写战报一份,明后两晚饭后不唱凯歌,旗官旗军,交流半个时辰。”  “都散了,等平户诸侯派人来。”  众人散去,陈八智才两手抱臂眺望远山,他爹没给他调拨银两的权利,除了正经军饷,并没有半点战功赏赐,但只要事出有因他可以调拨军备。  所以他得鼓励旗军争取把赏赐都换军备,这招儿他想好久了。  平户岛草野城左近的田野里,年轻明将学着义父磨痧胡须的姿态,其实只摸到光滑的下巴,喃喃自语。  “等他们军备全换,小爷手里应该就有矿了吧?”第七十五章松浦  “明军?”  松浦隆信两只眼睛瞪出不一样大小,听着家臣回报面部表情极为精彩,张开的嘴都忘了合上。  他与锅岛直茂的想法其实一样,都以为这帮人是岛津军呢。  虽然松浦隆信也觉得岛津家要是真过来肯定是要揍他的。  在他听到的传闻里,也就只有萨摩藩的野人才有让精锐的龙造寺军一触即溃的实力,现在听到来者是明军,松浦隆信的眼睛滴溜溜转了好几圈。  整个九州,要说哪个家族对明军最抵触,那大概就是龟缩在平户岛上被各方势力轮番压制毫无存在感的松浦氏了。  他们家族和元军打过、最早组织倭寇为报复元军去中原抢掠,维持长久的倭寇传统。因此听到明军二字,心中惊悚的松浦隆信直接下令召回城外军队就地修补城砦准备据守投降了。  先据守,再投降。  但要说整个九州哪个家族又对明国最有好感,其实也无疑是龟缩在平户岛被各方势力轮番摩擦的松浦氏。  而且这个家族里最亲近明人的就是当代家主松浦隆信。  上一个和他有过很深接触的明人叫汪直,就是大明海寇总首领,把鸟铳和葡萄牙人带到日本的汪直。  松浦隆信曾在平户给汪直修建了华美住所,后来还因为汪直来日本经过五岛自号五峰船主,干脆把五岛交给他驻军修港,以招揽更多明国走私海商到平户贸易。  那是平户也是松浦隆信最辉煌的时刻,在汪直活着的最后几个年头里,借由汪直引来的诸多明商使平户港空前繁荣,经济上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平户松浦氏的军事力量。  更多的铁炮与财富,让松浦隆信有力量统一松浦家,适时介入一族志佐氏内纷,支援女婿志佐纯元,使女婿掌握主动,控制志佐氏;介入亲对马宗氏的波多氏与家臣日高氏的抗争,借机大破波多氏,取得壹岐,构筑松浦氏最大版图。  然后,汪直就被胡宗宪杀于狱中。  是时空前繁荣的松浦氏借助联姻等手段,稳住大友、龙造寺,却不能阻止平户港的经济颓势。  没有汪直,没有明商,但平户还有南蛮贸易,平均每年有五艘葡萄牙大船到平户贸易,但失去汪直这个盟友的松浦隆信对葡人而言是非常弱势的,准许通商的同时也要准许传教。  佛教徒与切支丹的矛盾日益加深,为维持统治松浦隆信只能把传教士逐出领内,结果就是布教长托雷斯说他背信弃义,让南蛮船不要再来平户。  商人嘛,只要有利润,传教士也不能限制他们大多数,所以虽然南蛮船变成一年一艘或两年一艘,还是有人来贸易。  然后就到永禄七年,也是嘉靖四十三年,切支丹大名大村纯忠在长崎开港了,这无异于汪直死后上天再给松浦隆信当头棒喝,平户港算彻底衰落,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倭寇与日渐垂败的平户港口。  没有明商、没有南蛮商,松浦家要穷死了。  鉴于以上原因,松浦隆信对明军神不知鬼不觉地登陆平户并在他眼皮底下与龙造寺家开战,是抱以极其慎重之态度,他没有选择立即与明人接触,而是派人前往五岛寻找流落日本的明国海盗。  这帮人在他打仗时没有出现,现在仗打完了总该为他派上些用场吧?他们该去为他探明城下驻营军队的来意。  说起来松浦隆信也纳闷呢,他的倭寇呢?  他数量庞大战力强悍的倭寇呢?  其实不用找,他的倭寇不是有意抛弃他,只是被吓到了。  在他们驾着关船与小早一路赶来驰援家主的路上,统统发现在离平户港不远的海湾里停靠着一支可怕的大舰队。  一群战力强悍、装备精良的倭寇,见到庞大的明国战船,他们会干什么?  抢。  抢的结果呢?  连人带船都沉到海底喂鲸鱼了。  目睹惊悚一幕的倭寇与浪人们在海上游曳,根本不敢登陆平户,召集各处倭寇退了回去。  在他们之中有相当数量的明人海盗,他们远离故土并深畏明军,毫不犹豫调拨船头将这消息捎回五岛。  在松浦隆信等待亲信的时间里,陈八智并不悠闲,依靠草野城一战大致摸清龙造寺正规军的战力让他对此次出行轻松许多,当即向岸边停泊船队下令,兵马四出。  海上仅留一部千户留守船舰,两部千户在岸边寻找合适地带搭设栈桥,另一部千户分十部率军西扫,自沿海搜寻岛屿。  其实这些动作都是多余,平户岛仅有松浦氏一家,为应对龙造寺自肥后杀来的兵势,平户所能调拨之兵力皆集结于松浦津草野城,来不及赶来的也都在海外诸岛,平户没有任何敌对势力。  一等就是三日,陈八智的旗军在距草野城不过四五里的距离安营扎寨,城里的松浦氏则严阵以待,但双方都保持克制与矜持,谁都不想先派人向对方沟通。  在这种诡异的平和里,逃进山中的城下町百姓回到家园,不少人认为是明军为他们驱赶敌人,以为是大名松浦隆信请来的救兵,故报以极高好感,专程送来些米和萝卜,甚至还教他们煮盐水煮萝卜,然后磨成糊糊掺少量米饭吃——老百姓都吃这个。  这让陈八智收集到更多情报,平户百姓对大名请到明人援军丝毫不觉得奇怪,最奇怪的地方也不过是觉得他们的兵甲比平户武士好的多。  陈八智在脑袋里转了好几个弯才反应过来,平户农夫所提到的平户武士不是日人,是汪直死后流寓日本的倭寇及倭寇后人。  这些罪犯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不受当地大名控制的正规军,唇齿相依,就像松浦四十八党一样。  他通过农夫之口得到松浦隆信的情报,松浦隆信也很快能通过同样手段得到他们的情报,陈八智认为很快就会有人来请他进入草野城。  这个节骨眼上,一艘来自广东的战船通过几艘小鲨船引路,在陈八智还未修成的栈桥边沿停靠,船上下来一名虽未着甲但腰胯战剑的老将,这个人陈八智认识。  来人胡须已经斑白,正知天命之年,宽袍大袖对陈八智拱手道:“陈指挥,老夫王如龙,奉陈帅之命,助阁下讨平九岛!”第七十六章五岛  陈八智终究年轻,陈沐对他独登日本并不放心,况且这义子的轴脾气,就算放人过来恐怕也无法交心联手,还担心会起到反作用。  干脆他就把另一个更轴的家伙从广州府大牢里放出来了,其实放出王如龙对陈沐而言一直不是难事,戚继光早在好多年前就能轻松把他放出来。  王如龙的关键问题不在怎么放,而是放出来之后把他弄到哪里去。  在大明,把他放出来从来不是一件好事,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  放出来容易,没两年再犯个错,弄不好直接被杀掉了,还不如关在牢里或者软禁着,好吃好喝伺候,虽然没自由但活着呀,还能领着参将俸禄,一月三十五石米,一年到头刨去吃穿还有上百两银子花着。  自由重要吗?  这世上大多数人拼死奋斗,还不是因为没有混吃等死的资格。  但王如龙不是混吃等死的人,他有远大志向,就是必须捣乱,不能让别人舒服。  王如龙和陈八智凑到一起会是什么化学反应?这俩人单拿出来,破坏力都基本与三万大军持平。  “王参将,父帅命我谋取长崎或其他港口,正逢西夷入龙造寺,所以我打算先将龙造寺铲除,再谋取长崎。”陈八智在露天的大营中让王如龙观摩他的军团,抬手指向远处草野城,道:“眼下正等松浦隆信派人接洽,他早晚要派人来的;至于九州,势力复杂,陈某是没打算的。”  先前与锅岛直茂的战事中,陈八智就察觉前军将领才能参差,不,是差差差差,毕竟都是总旗火速升迁至百户,又没有他爹那样的天纵英才,带兵练兵还行,前线作战有些勉强。  如今王如龙来了,算是正合他意,刚好能有个前线大将。  “什么隆信,是此地知县?”王如龙皱着眉头,满脸好大不乐意,道:“小小七品,不出城迎接已是无礼,还不将辎重送来,将军露宿荒野等待三日?”  陈八智对王如龙这番言论诧异极了,下级文武官吏,有没有陈沐的影响其实在对待外洋在认知上有非常鲜明的区别,就是你我之分。  如八爷等人,他们都很清楚国与国的区别,但王如龙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但并不觉得有区别,这世上朝廷只有一个,叫中国或天朝,如今的国号为明,年号隆庆,其他的统称四夷,或是外番。  你跟他讲幕府政体大名制度,他不明白的。  他就觉得平户岛这么大的地方,住在城里的武士老爷应该叫知县,正七品穿绿袍戴乌纱帽,旁边还得有俩副手,一个叫县丞一个叫主簿。  别的都不算数,错了!  王如龙的胡言乱语陈八智不在乎,但他现在被王如龙一说,也觉得心里不爽——我驱走敌人,救你一命,你该出来见我吧?等了三天还没来,你是在小阁楼儿里忙啥呢?  “我知王参将的意思,但打这座城很难,而且没必要。”陈八智带王如龙边走边说,对左右下令道:“把收集的兵器拿出来。”  随着陈八智下令,在堆积如山的战利外,一排兵器被挑拣出来,陈八智向王如龙介绍道:“他们使用最多的是这个,竹枪,枪长五尺至丈,枪尖都很长,一尺绑有几根木枝,我想是意在不至深陷,易插易拔,当为临时征召农兵所用。”  “农兵多军士少,农兵穿戴甲胄与倭寇无二,五花八门,但大多都有腹甲。”陈八智怕王如龙不能理解,挥手在自己胸腹比划着,指另外几种枪道:“有铁枪头的也很多,他们枪刃长,既能刺也能挑,枪头后还有一段无刃铁杆,用木楔与枪杆榫卯,复杂实用。”  “还有几匹马,咱没马,那些马我赐给传令兵了,留着王参将估计看不上。”陈八智看着王如龙魁梧身材,估摸着他叉开腿就能翻身上马,而且让他这种年至五旬还嚷嚷着要穿重铠持长刀的魁梧大汉骑倭马……陈八智摇头道:“对你对马都太残忍。”  其实登陆平户后陈八智一直挺想回去的,要不是听说尼子家有矿,他真觉得齐行长他爹脑子坏了。  就算让齐正晏和松浦隆信换换位置,估计松浦隆信更高兴,他觉得草野城里最大的武士老爷在伙食上估计还不如王如龙前几年在广州府当狱霸的那段日子滋润。  脑子是被驴踢了才想到这来当兵头。  王如龙看着这些兵器,内心毫无触动,朝草野城看了一眼,道:“打下来吧,这县令挺不是东西,百姓连大米都吃不上,掺萝卜吃,打下来找陈帅要个县令,来时候我听说朝廷要给南洋派些进士举人,不差人治理。”  王如龙越说越上劲了,道:“到时九岛设府,既有陈帅要军港,也有各处县官征收赋税筹谋军粮,一路向东征过去,就能取得银山。”  来之前陈沐是专程写了封信,告知其自己战略意图,用贸易与少量支援来控制大名取得银山,还附送了一份非常不精细的关西地图。  但王如龙显然没记住什么贸易什么支援,他就记住了结果,取得银山。  取得银山的过程也在其脑海极其简化——打过去。  不得不说这挺合陈八智胃口,与锅岛直茂一战让他清楚敌我战力上的差距,让他也倾向于直接将战线推至石见银山,这比什么智谋、贸易、合纵连横看起来都容易多了。  但后遗症更大,关键是他爹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不行。  “再等等。”  不用他等了,等了三天,尤其看着明军登岛后兵马四出,松浦隆信坐不住了,派出亲信至营地接洽,带来自己的礼物与感谢,前来问询明军登岛的意思,在听说陈八智需要一个港口,并准备报复龙造寺家扣押商贾之后,毫不犹豫地将五岛划给明军,以换来接下来战事中的攻守相助。  “五岛比平户还大,上面有汪直过去修的大港,就有一个问题,岛上有很多倭寇。”  但这是问题吗?  陈八智传信李旦,让这位义兄带施和去收拢岛上倭寇,同时诸军拔营登船,一旦谈不拢就强行攻岛,夺取土地。第七十七章要赢  苏禄群岛的陈沐不想打仗,自然有他的考量在内。  他出来不是打仗的,哪怕过去他是一介武夫,武人看问题简单纯粹,不能没有战争。  战争有战利品、战争就是机会,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武人不承担后勤,粮草辎重战功赏赐都是文臣在做,换句话说就是有人擦屁股。  可南洋衙门不是这样,他非但得自己给自己擦屁股,还有往朝廷送金银。  当人的目标太过明确,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是对的,人人都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那就恰恰不能这么做。  因为这样可能达成目标更容易,但想活下去就会变得很辛苦,当你掌握大权,手上捏着富可敌国的钱财,谁不想弄死你?  这让陈沐还是要找人给自己擦屁股,找谁?  高拱和张居正,只有他们才有给自己兜住的资格,但这其实很难了,因为南洋衙门的权力太大。  张居正在这件事上从来不说他会做什么,但能做的他都做了;高拱也从不说他能做什么,他只写信告诉陈沐你不能做什么——高拱说陈沐不能有大的死伤,或者说不能在南洋出大乱子。  这就是给他画了一条线,不能大死伤,一句正确的废话。  “不说征服,是施加影响;不是战争取利,是通过兵势震慑,为贸易取利,保护天朝。”  白元洁憋着脸饮了杯酒,以前的老下属现在的小长官高谈阔论,让他撇嘴道:“陈帅就是财迷,说白了就是打仗费钱,费钱就没法往朝廷送呗,说的跟真事儿一样。”  邓子龙仰头大笑,陈沐笑道:“兄长要非这么理解也行,反正结果都一样,我不想被打仗拖住,那地方岛小人多,六十六国遍地兵头,要说沙场宿将恐怕配不上,但知兵老卒哪里都是,硬打下来很难。”  “万一没打下来,叫人认到差距知耻后勇,反倒不美。”  陈沐就想闷声发大财,像苏禄、浡泥两国这样就很好,自己不必出力,达成结盟还在当地编练六个卫,一旦局势有变至少能抽调一半组成一万五下级军团,从马六甲到日本到处三月之内立即运送,这不比打仗让自己的兵死伤惨重舒服的多?  邓子龙有些狐疑地看向陈沐,纳闷道:“王参将那倔脾气,你把他弄到那该不会把那当成流放地了吧?好好的把他派过去,倭国还能有个好儿?”  “流放地?真打起来你也得过去。”  陈沐嘁出一声,流放得去澳洲啊,去日本做什么。他说道:“日本这地儿危险,你看俊雄手底下倭兵,对谁都客客气气,又鞠躬又跪坐的,但他们的性格很奇怪,学了礼且影响很深,但无内省,不知君子慎独,盖因外人所观,故表里不一。”  “八郎大约应付不来,咱们谁都应付不来,所以调王参将过去,没别的意思,就是给小八送把刀。小八听我的话,不会擅开战端,如果开了,那一定是他束手无策。”  “能不打就不打,好好敲骨吸髓让别人拼命挺好的;一旦开战,因何开战就不重要,赢才重要——想赢,就要有王如龙,否则几千兵力恐怕撑不到援军渡海。”  敲骨吸髓,白元洁在心里给陈沐竖起个大拇指,陈扒皮对自己的总结挺到位的。  远的不说就说苏禄,六个卫的武备,几乎把苏禄三王几代收集的大好珍珠全弄回南洋卫,而且他的话还挺在理:三卫军队总得置办六卫的武备吧,当然不是说铠甲破了、兵器坏了不能送大明修补,三年之内兵器损坏陈某都给修,但毕竟路远啊。  置办起来有个替换,兵器坏肯定是临战,临战往来路途一二月,修补兵器四五月,有这时间苏禄弄不好都没了。  说得苏禄三王心踹踹的,咬紧牙关签出六个卫订单,陈沐一高兴大手一挥送了人家三门十八斤重炮,摆在海岸炮台看着可真威风。  这炮可不便宜,邓子龙还以为当年找他抬三根手指喊出五两一支小旗箭的陈二爷转性了,哪儿知道转眼就搓着手笑道:“过几年铳子炮弹打完,还得再找咱买,他这不会冶铁。”  冶铁在大明不是什么高端技术,但在这一时期全世界都属于高端技术,除大明以外大多数国家走的是另一分支,使块炼铁而不是炒钢之类的方法。  块炼铁就像日本刀以及欧洲敲佛朗机的打造方法,在灌钢、炒钢一类大规模生产铁器的冶金技术进步之前,中国也这么做,比方说汉代及汉代以前。  “今年南洋衙门上书可是有东西,珍珠分三路,一路北上由张蒲州族人购去售卖;一路由颜先生在南方找路子售卖;最后一路,则由黄程在濠镜,卖于葡人。”白元洁摇摇头,道:“又是开张吃三年,珠市价大约都要被你弄低两成。”  陈沐眯着眼抱拳拱手,一脸的志得意满,道:“惭愧,惭愧!”  毫无疑问,能武装三万军士的铳炮甲械,在苏禄这个珠价比大明低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地方,用珍珠、宝石、玳瑁来换是什么概念?  那就是不要钱的概念。  饶是大明有全天下最大的市场,陈沐都不觉得这批珍珠能吃得下,所以让张四维的宗族商贾、颜清不着急卖,哪怕在手上压两三年都不是问题。  只要黄程能在葡夷那好好卖就好,那是真正换金银的地方,他们会倾家荡产购入这批珍珠,卖到世界另一头,就算是西班牙人也会很喜欢这批珍珠与宝石,最后还是要由西班牙人买单,陈沐还是会得到他想要的美洲白银。  “播州的矿工山长把吕宋、民都洛的矿也探差不多了,金、铜矿,乌木檀木,矿量颇巨。”白元洁看陈沐小人得志的模样决定再加把火,道:“明年向内阁述职,朝堂诸公会笑掉老牙的。”  白元洁说着问道:“兆龙呢,到南洋撒欢,你也不打算让他回去了?”  “回什么啊,前一段青鸾过来,兆龙那小子出来野惯了,说什么家里有应龙继承宣慰司,自己要在我这建功立业,缠着他姐姐要去新明,我已经答应他了。”  陈沐真没想到,自己派出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队,居然是自己小舅子,他摊手道:“他愿意去就去吧,我给应龙写信让他再派点人来,到那边给我找矿去。”第七十八章可破  杨兆龙是真的撒欢了。  限于家族教育,他和兄长杨应龙在一开始就不一样,杨应龙学的是统治,是播州土皇帝的权衡心术,既要保家又要奉国,这套家学到他身上就容易得多。  他就学带兵、学治政,学服从。  服从宗族、服从兄长,如今杨氏有陈二爷这样权倾几省的女婿,四川官吏都要对他们宗族高看一眼,再不敢像从前那样欺辱,人人扬眉吐气之下,杨兆龙的心思也活了。  他不想在播州老死,他也想过出门逛一逛,比方说去广东、去湖广、去陕西,看看那些地方他没见过的风物。  没想到姐夫一封信送到播州,兄长派人把他送出海了。  这下可好,看见的事物从听说过没见过,到听都没听说过。  去往新明大岛的船队从民都洛扬帆起航,一艘五百料大鲨船是杨兆龙的旗舰,随同四艘小鲨船、八艘大福,浩浩荡荡一路南行。  船队有五百户人家与旗军百人队,百姓统统来自播州宣慰司,有汉有苗有瑶有土,既有猎户也有屠子,几乎涵盖播州当地百姓生活所有种类,同样也掌握参差不齐的所有技术。  都是陈沐的要求,南洋衙门的调令由两广总督发往四川,再由四川地方发给杨应龙,百姓连拒绝的权力都没有,短短三日辞别乡邻,踏上背井离乡下南洋之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