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呷了一口茶,看向沈风,眼神沉静如水:“论坛的流程和发言稿都准备好了?”
“都准备好了。”
沈风点头,“讲稿我亲自写的,反复推敲过几遍。”
“那就好。”
韩卫东放下茶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要做到极致,不给任何人留下话柄。笔杆子是你起家的本事,不能丢。”
他顿了顿,继续说:“今天让你过来不光是吃饭。有些事电话里说不方便。”
“你那个对手,李哲楷,比你拿到的资料上要复杂一些。”
沈风神情一肃,认真聆听。
“沪海本土势力和华尔街资本,这只是他摆在明面上的标签。”
韩卫东的声音压低了几分,“他背后还站着一位已经退休,但影响力仍在的老同志。”
“这位老同志,是当年‘沪海帮’的核心人物之一,虽然人退了,但门生故旧遍布东南沿海,在金融和外贸系统里一句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沈风的心一沉。
这就意味着,李哲楷的根基比他预想的要深厚得多。
“不止如此,”
韩卫东继续说:“我收到消息,李哲楷这次是有备而来。”
“他通过他母亲在华尔街的关系,已经联系好了几家国际知名的财经媒体。你的发言一结束,他们的文章就会立刻跟上。”
“一套组合拳先用论坛的官方平台把他捧上高地,再用国际媒体的声音为他背书,同时把你的‘保街修隧’模式,打上‘违反市场规律’的标签。”
“他们要的不是辩论,是一场舆论上的围剿。”
这番话让一旁的韩佳毅都蹙起了秀眉。
沈风却很平静。
这些手段他都预想过。
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只在会议桌上。
他问:“爸,您和我说这些是想让我有所准备?”
“是,但也不是。”
韩卫东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推到沈风面前。
“这是我托一个朋友帮你准备的东西。”
沈风打开纸袋,里面不是他想象中的关于李哲楷的黑料,而是一份份打印整齐的报告。
“这是……”
沈风有些意外。
“李哲楷的路子本质上是想把沪海乃至我们国家的一些发达地区变成一个巨大的离岸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