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风却无暇顾及江洲官场的人事变动。
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即将到来的京城之行。
“李哲楷这个人我从我电视台圈子里的朋友那里打听了一下。”
韩家的私宅里,韩佳毅为沈风泡上一壶刚从福建空运来的金骏眉,茶香袅袅。
“他和你不一样。你是从基层一步步打上来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政绩和一往无前的魄力。而他是天生的‘圈内人’。”
“他的父亲是上一届沪海市的老领导,虽然已经退了,但门生故旧遍布沪海。”
“他的母亲是华尔街一家顶级投行的合伙人。他本人从京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直接进了那家投行,短短几年就做到了高管。然后才以‘引进人才’的名义空降到沪海进入政坛。”
韩佳毅顿了顿,美眸里但又毫不遮掩。
“所以他这个人身上有官二代、金融精英、海归的标签,他所倡导的‘全面拥抱国际资本’‘金融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模式在沪海乃至全国都拥趸众多。”
沈风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一个没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永远是隔着一层玻璃的。他们看得清数据,却看不懂人心。”
“我担心的也正是这个。”
韩佳毅握住他的手。
“他们不懂,所以他们无所畏惧,也更加没有底线。”
“在他们眼里,一切皆可为资本,一切皆可为交易。这次论坛名为路线之争,实为你和他两个人的生死之战。”
“你赢了,你的‘保街修隧’模式可能会成为国家战略。”
“他赢了,你就会被贴上‘保守、封闭、不懂经济’的标签,政治前途将受到重创。”
沈风反手握住妻子微凉的手,心中一片温暖。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放心,你丈夫我还没输过。”
接下来的几天,沈风把自己关在书房,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
他没有像其他干部那样,让秘书和笔杆子代劳准备发言稿,亲自构思,反复推敲。
他自己就是笔杆子出身,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怎么造势。
这天深夜,当沈风刚刚敲定发言稿的最后一句话时,他那部加密的私人手机突然“嗡”了一声。
是一条短信,来自一个完全陌生的号码。
没有称呼,没有落款,只有一句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