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烟台开海时间2025年 > 第83章(第1页)

第83章(第1页)

弹劾  一路舟车劳顿的赵士桢与隆俊雄同行至京师,在天津卫登陆便分开路途。  赵士桢带吕宋王苏莱曼大张旗鼓进京,苏莱曼第一次进京师可比陈沐初次进京受欢迎多了,兵部礼部齐动。  兵部吏员递送公文、接待人马,礼部吏员带其下榻会同馆,四夷馆专职翻译派上用场,车马还尚未进京就已经安排妥当,用不着赵士桢了。  趁他在路上,隆俊雄快马加鞭进京师,联络锦衣徐爵递送陈沐亲笔书信,当日徐爵的亲信就收集了一年来所发于京师的民间邸报送进陈府。  官方邸报不需要他们再去收集,虽然北京陈府仅留下几个老卒看门,但邸报还是会按时送去,守门的老卒都按主家要求早将邸报收集好,垒出厚厚一摞。  即使他们没在广东靠岸,也一样有几乎全套官方民间邸报。  隆俊雄本以为自己的活儿不重,毕竟赵士桢只是请他完成其熟练老本行中分配礼物外找出有陈二爷的邸报而已,哪知道进了府邸看着邸报老倭寇一个头两个大。  他根本想象不到,朝野对开海的热情丝毫不亚于他的主公。  毫不夸张地说,大海就是今年大明热点,几乎每期邸报中都会提到那些熟悉的词汇,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在各个方向你争我夺。  开海禁与闭海禁、漕运还是海运、月港海贸还是南洋海贸、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在人们争夺的关键词里,每个词都不会缺少陈沐。  这意味着,隆俊雄不是在邸报中挑选有陈沐的带走,而是挑选没陈沐的留下来。  “隆兄,你这是还没分邸报呢?”  别管怎么说,陈沐还礼部的风评不错,作为亲信部下,赵士桢此次进京与礼部官吏接洽非常愉快。  礼部人大部分是张居正的老班底,何况申时行还在礼部右侍郎的位子上待着,朝贡顺利让赵士桢轻松非常,可一进陈府就见院子里铺满了邸报,乱七八糟。  “没分?分好了。”隆俊雄是累坏了,此时满心后悔进京没多带几个识字的亲信,对赵士桢满脸抱怨,道:“没有主公的只有六张,那边那摞是有主公但不是弹劾的,那边那三摞是弹劾主公的。”  “最少的是有理有据的弹劾,不多不少是照死里弹的王八蛋,最多的是主公口中有礼貌的政绩弹劾。”  赵士桢都呆了,隆俊雄说的这摞那摞,可不是摞在地上一叠,这个家兵头子显然不清楚摞的用法,他指的分明是两个院子!  地上铺得乱七八糟的两个院子,他们离开京师才一年!  “我数过,隆庆六年天下被弹劾最多的是主公;次位的,是弹劾主公敛财;第三的,是弹劾主公擅开边衅;差一点就能赶上其他所有人被弹劾还登到邸报的数目。”  赵士桢甚至懒得有一丝一毫的表情,道:“主公……还是这么受人爱戴啊!”  隆俊雄觉得赵士桢现在浑身上下已经是黑色的了,因为他跳进名叫陈沐的墨汤子里,变虚伪了。  “那边是吧,我去看看他们都是谁,回头依主公的意思,找徐指挥使把他们送到吕宋去。”  赵士桢敛起袖子就往那边走,被坐在门槛的隆俊雄叫住,道:“别看了,他们里头大多在八月九月都被调走,不是广西就是四川。”  “八月九月?”  赵士桢坐到隆俊雄不远,抱臂想了想,道:“应该是阁臣或直接陛下的意思,八月九月,主公从南洋运送金银刚送内库、户部不久。”  “那剩下的也不用想了,阁臣都调不走,咱们再也不必白费力了。”  隆俊雄不懂这些门道,无所谓地点头道:“明年应该清闲,九月之后弹劾陆续见少,十月已经没了。”  人们爱弹劾陈沐,是因为弹劾陈沐不得罪陈沐,谁不爱干没后果的事呢?哪怕弹劾从来没有结果,心里也够爽的。  陈沐从来没有过因为别人弹劾他或者干嘛,就以此打击报复,从来没有,这一点别管百官喜欢他或不喜欢他,朝野公认他是个心胸宽广之人——当然,陈沐自己绝对不这样看。  但现在弹劾陈沐有后果了,会得罪三个人。  隆庆皇帝、高拱、张居正。  “但南洋确实缺人,没法弄他们,我也得找人给主公送去。”  赵士桢开始发愁,比他在吕宋琢磨新火器还要发愁的多。他刚把鸟铳玩顺手,觉得燧发铳射速还是慢,琢磨着明人都把佛朗机往大了弄,反其道而行之也许会有好结果。  他想把佛朗机往小了做,但要提高射速的同时保留大部分杀伤很难,这让他很发愁。  可显然现在这事比火铳更教他发愁。  该把谁送去吕宋呢?  “那拨儿吧,主公在南洋那么难,自筹军费自备战事,这帮人还自以为占着道理一味弹劾,对错是个屁。”隆俊雄啐出一口,指着先前分出有理有据的那批道:“对大明有好处就够了,就该把他们扔到吕宋喂虫子!”  “那都是刚正直言的言官,这可使不得,虽说主公在南洋做的都是好事,但他们这种性子过去谁能制住?又不好害人。等等,刚正直言?”  赵士桢的话说到一半,全身蜷在狐裘大氅里像头熊,缩在袄子里的手抬起来磨痧着下巴,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口鼻在冬日里哈出白气,道:“你说得对,就该把他们弄到吕宋,好好看看主公是怎么做的,不然留他们在京师,即使出自好心不懂实情也会让事情变坏。”  “士为知己者死,咱得给主公分忧,更要为主公正名!”  赵士桢满脸的正义令隆俊雄诧异,问道:“你刚刚不是这么说的。”  “刚刚我说是觉得很难制住他们,怕他们到南洋坏事,但坏不了事。”赵士桢摆摆手道:“咱制不住,哪怕主公制不了他们,吕宋也有人能治他们这毛病,一个个攥着道理就觉得自己所向披靡了?哼!”  “谁能治?”  赵士桢起身抖抖大氅,对隆俊雄拱拱手道:“在下要去准备公文了,明日去拜会几位阁老。他们在吕宋是有人治的,海公能治他们,让他们先去海公手下待俩月,什么毛病都改了!”第六十一章编书  京师,张居正府邸。  宽大的桌案也摆不开整副陈氏海图,四名仆人拉着图卷画轴,从日本到美洲的轮廓在帝国次辅的面前展现。  印度洋是一条分界线,东面沿海诸岛精细程度不一,西面则相对粗劣,但有些遥远的地方也很精细。  赵士桢恰到好处地奉上一副做工精致的放大镜,对张居正示意着如何使用,道:“阁老,陈帅说,此次南征海外山川表里皆在此图。”  “嗯。”  张居正接过放大镜颔首应出一声,看向海图。  持海图的仆役甚能察言观色,随张居正的眼神向下,四人不约而同将画卷微微上抬至其胸口位置,令主人不必躬身既能看个清楚。  张居正是看过海图的,朝廷对大海的掌控力是在逐年减少,但上百年前明帝国的舰队曾在海上横行远至非洲。作为殿阁大学士,文华殿中档案可随意翻阅,这幅海图对张阁老而言并不出奇。  只是相对补全了他对西方未知地域轮廓。  “葡夷在这,里斯本。”  张居正从看到这幅海图的眉头就皱着,掌有绝对权力的人容不得丝毫未知,未知意味着风险与威胁,而这整副海图都写满了未知,即使是城府极深的他也在不经意间露出烦躁情绪,指着海图上写着里斯本的地方问道:“从广东到这,有多远?”  赵士桢心底了然,在来之前陈沐就说张居正一定会问这个问题,他拱手恭敬地回答到:“从广东至里斯本,东去海上八九万里、西走则有七八万里之遥。”  “诶?”  张居正有点迷茫,脱口叹出一声,仔细看着海舆图两端随后眉宇释然问道:“你是说从大明一路东行,走一圈真的能再绕回大明?”  “回阁老,是这样的,我敌西夷,他们的船队又吕宋起航皆向东走,穿日本、跨亚泥俺峡,抵北亚墨利加,向南绕南亚墨利加,至欧罗巴佛朗机与以西班尼亚。”  亚泥俺峡是后来的白令海峡,亚墨利加是美洲的音译,同样的还有以西班尼亚的西班牙,至于欧罗巴,是因为西人自称欧罗巴的子孙。  赵士桢看着张居正,他很期待能从这样位居高位的人脸上见到震惊,道:“这条航线是陈帅击败西夷巨舶时战利书册翻译整理所得。”  张居正冷淡的表情让赵士桢失望了,他只是淡然地点头,接着十分精准地问道另一问题上:“葡夷之船可航七万里、西夷之船可航八万里,陈帅之船舰,亦可航七八万里之遥?”  赵士桢被问住了,短时间里在头脑中想着实话与谎言的利弊,最终叹息一声对张居正拱手道:“阁老勿怪,陈帅船舰目下并不能航数万里之遥,现在早年所造炮舰船底皆为蛆虫所蛀,正轮换送往南洋港修补。”  “吕宋更热,海中蛆虫更多,船在那更不耐用,缴获的西夷巨舶船底包铜皮,生锈后似乎可杀船蛆;亦或以石灰、硫磺拌以船料涂刷船底,亦能防害,这倒不是大事,只是耽误航行罢了。”  “关键还是沿途港口,没有港口补给,我大明舰队绕过马六甲都很难,更遑论远行万里。”  张居正才不在乎船底腐蚀后如何修补,别管是铜、铁还是金银,陈沐有自己的办法解决就行。  虽说朝廷缺铜缺铁缺金缺银,但这种缺是‘相对’的缺,如果说别人要调拨金银铜铁,那肯定是缺乏,可要说陈沐需要金银铜铁,那就非但不缺而且还很富裕。  “吕宋需要调什么,陈帅写信向户部奏报即可,除了粮都能运。”  张居正一锤定音,赵士桢连忙摆手,他可不想让张阁老误会他的意思,道:“不缺不缺,吕宋不缺金铜,陈帅已调西南匠人徭役前往探矿,不久就会有福报传来。”  “嗯。”张阁老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道:“海事朝廷已全权托付陈帅,只需尽心公干,不要理会朝野的风言风语,他是国朝在外洋擎天架海的白玉柱,无需被他事左右。”  “陈帅在海外着实辛劳,仆已命人给陈帅备了些礼物,赵生回去时带上,此外,仆还有一事需拜托陈帅,且待仆手书一封。”  赵士桢连称不敢,乖乖侯在一旁目不斜视地等张居正写完书信封口,这才几拜几揖,以晚辈礼仪退下。  他没有开信的权力,但揣着信好奇极了,按理说张居正若有什么事应该早先就把信写好,怎么到这会儿才现写?  等他走出书房,外堂上隆俊雄与游七相谈甚欢,礼物早已备好搁置一旁,既不新奇也不贵重,但都很珍贵,像是张居正亲笔写的匾额、精包的几帖治疑难杂症的药物等零碎物件。  属于私人馈赠。  隆俊雄以前跟着陈沐没少在京师登重臣之门,陈沐进书房内厅时向来是侯在外面与主家的亲信管家打成一片。  刻意交好再加上陈沐支持下的财大气粗,东华门西华门外两条街就没有哪户是他不熟的。  就这关系,说实话跟着陈沐打仗算是耽误了,要是留在北京,轻轻松松跑出个三品官。哪怕不给自己跑官,当个捐客一年到头少说挣他七八万两也不难。  见赵士桢出来,隆俊雄笑着向游七游老爷辞别。  赵士桢揣着张居正的书信有些心不在焉,他想不通张居正为何要当他面写信;隆俊雄心里也揣了个小秘密,游七告诉他今后张居正与陈沐的交流书信要打个暗号。  这暗号他不能告诉任何人,只能在面见陈沐之后告知,他一样想不通——为何不由张居正直接告诉赵士桢呢?  其实没啥好琢磨的。  赵士桢走后张居正重重舒了口气,这小东西从南洋弄出一大堆他听不懂弄不明白的东西,让由神童成长为神中年的张老爷有点受不住。  写信也没别的意思,就因为这,别管让陈沐还是赵士桢讲解,神中年都觉得有点不舒服,干脆找了个借口……天下有变,太子不可不知海外诸事,陈帅编撰《都司手册》《铳炮打放》《海战新书》都很有效,干脆再请他编一套外洋教材,今后教授太子。  太子学习之前,神中年这个老师肯定是要先学一下的,两全其美!第六十二章琉球  赵士桢说的不是虚言,陈沐的舰队现在三千里都跑不出去。  香山船厂当年造船被陈沐紧催慢赶,同时下水小鲨船几十艘、几十艘造成紧跟着就上百艘同时兴建,进度很快、效果很好,带来的问题就是战船的保养统统扎堆。  一艘船到了要保养的时候,同一批几十条船都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隆庆七年初,陈沐是几十艘几十艘地往卫港送,倒不是那些船料在马尼拉湾涂抹不好,实在是这边造船厂还在进一步扩大规模,尚不能容纳二十艘小鲨船同时保养修复。  算了算时间,与其在吕宋耗着,倒不如每隔半月发船去往南洋卫,那边船厂大、船坞多、人手足,要不了多久就能修好,修好下一批战船也到了,修复效率要比在吕宋好。  当然,吕宋也有小批船舰休整。  如今这么手忙脚乱的原因就是开始兴建船厂时技术不过关,陈沐只在乎船形与性能、炮战,没考虑过其他,也就没在船料上下功夫,后来南洋港造的大船都要好上许多。  卫港造大舰船底都抹了石灰、鱼油、桐油的料,对船蛆有防护作用,如此一来即使有些木料受蛀也为题不大,靠岸时上岸晾上几日,船蛆就死光了。  至于西班牙人包裹铜皮的制法,陈沐也决定今后大船一样学来,铜皮很薄,即使是给六丁六甲那样的千料船钉覆铜皮也没多少花费。  所以今后卫港船厂、香山船厂所造大舰一并覆铜皮于底。  等船舰的日子陈帅也没闲着,在吕宋国都马城举行了一次阅兵,校阅的是吕宋北指挥使司陈八智麾下的五千六百旗军。  这支明吕联合旗军是陈沐眼中吕宋军今后的常态,清一色香山早期布制携行具,五部千户麾下除工兵、辎重百户外,余下八百户皆操练鸳鸯阵,由于地处吕宋北部多山区地带,八郎给他们的定位显然是山地步兵。  装备的兵器有宣府造戚家刀、狼筅、藤牌、硬弓、毒弩、长牌、镗把等冷兵器,热兵器则是火绳鸟铳、小旗箭、虎蹲炮与直属指挥使的二十门二斤、十门五斤炮。  鸳鸯阵半数军士配单面胸甲,铳手、炮手、旗鼓手皆为轻装,他们身边有持长牌单刀的盾手与持戚家刀的杀手保护。  操练很是得当,军容齐整,这是小八爷杀出来军容,五千六百人在练兵过程中被八郎杀了三百七十七个,又重新募满。用他的话说,还少个步骤。  “父亲,哪儿能打仗,把孩儿派去。”  小八郎真真是陈沐看着他从四六不懂的死小孩成长为如今的青年战将模样,继承陈氏对鸟铳火炮战船精熟运用的同时,也自戚氏学到操练兵马节制精明的一丝不苟。  新兵要见血,虽然八郎麾下不是新兵,但一帮残兵败卒被他操练成如今精悍模样实属不易,当然陈沐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精悍之士不是花架子——但他一样从家丁老卒里带俩千人队就能把他们击溃。  因为他们没赢过,缺少赢的气势。  “打仗不好说,我最近要带兵去趟苏禄,把商路打开,也送他们的王去朝贡。”陈沐沉吟一会,还是有些担心,道:“你自己去琉球,能行?”  “去琉球?”  小八爷想了又想也没想到养父会派他去琉球,惊愕问道:“琉球对朝廷侍奉始终如一,要和他们打仗?”  其实在朝鲜之役前,朝鲜对大明也称不上在朝贡国中多特殊,琉球国一两年进贡也是从不断绝,单单隆庆年间就朝贡四次,人家根本用不着陈沐去添乱。  “正是因为侍奉宗主始终如一,前些日子琉球有几条船靠港,来的是个闽人后裔名叫郑迵,在国子监读了六年书,回国后专事与大明朝贡事务,他带来消息,去年琉球尚元王薨,国中如今正待混乱之际。”  “因长子庶出,国臣拥立次子,拨你率五部千户,随郑迵驾船至琉球诸岛,为正统国王助威,除此之外不要生事。”  陈沐看着地图出神片刻,才接着道:“旦儿跟你同去,他去铺设商路,不是琉球,是日本。”  “去日本的商贾很多,九州最多,三家诸侯咱们都做着买卖。在琉球没仗打你就接着练兵,在北面靠近种子岛、九州岛的岛屿修出一座港口,别多修,那是很好的朝贡国,别给人家添麻烦。”  八郎点头应下,其实他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给别的千户找麻烦也觉得好笑,北走一遭见多了大世面,现在陈沐这受到野路子带兵实用学说的熏陶,又到戚继光麾下接受最严厉的正统军法教育,令他稳重不少。  可死小孩还是那么轴,又重新问了一遍:“那,哪儿能打仗?”  戚继光的兵法精髓不在歃血为盟鬼神之说,甚至不在军器使用与鸳鸯阵之类外门小道,这些东西人人都能学,但没人能像戚继光带兵那么精锐,因为他真正的精髓是天下第一等严厉的军法。  就俩字,杀与赏。  现在吕宋北卫由杀士卒向杀敌人过度,他需要一场战争既杀敌人,也在战斗过程中用军法杀自己人,把旗军已经精熟到脑子里的军令变为现实。  只有在这之后,旗军才能是真正令行禁止的精兵。  “在琉球等着,由李旦甄别哪个诸侯最亲明,哪个诸侯最恶明,等亲明的进攻恶明的,你就发兵助拳收拾他们。”陈沐说着想到八郎的脑子有点轴,连忙紧跟着叮嘱道:“别一下把人打垮,比方说龙造寺恶明,你就助岛津或大友,打下长崎就不要再进兵了。”  “如果是岛津,就取鹿儿岛、种子岛,不要说占领,就说在当地驻军休整、晒晒船上的蛆虫,修几座水寨之类的,接纳些明人葡夷朝鲜商贾,这叫协助防守。”  说着陈沐摆手道:“这些事李旦会做好的,你只要去打仗就行。”  陈八智满意地笑了,抱拳下拜道:“父亲放心,孩儿以戚帅御倭之法练兵,打的就是他们,铳炮一响,管叫他爹娘白养!”第六十三章霸港  琉球,霸港。  吕宋北卫指挥使、昭勇将军陈八智自丁亥舰平甲板船舱中跨步走出,瘦削的青年面孔微微扬起,带枪缨的六瓣铁盔使阴影遮挡住半张面孔,举目向岸边望去。  年轻的指挥使盔甲考究,六瓣铁盔饰六甲神,盔枪悬红缨,铜饰枪座也雕出真武大帝;身着精锻胸甲覆上一层磨砺后的铜纹,使铠甲在日光下不反光,钢制护颈挂着没有带起的恶鬼覆面甲,威风凛凛。  在他身边,是抱臂而立的齐正晏与横道兵库介为首的几名尼子家武士,少年模样的齐行长吃力地两手竖举义父的倭刀,睁大眼睛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齐行长的眼神尤其聚集在陈八智的身上,他总听义父提起这位将军,并以其作为鼓励他,让他务必在此次追随少将军作战中初阵斩获一级。  当陈八智还是魏八郎时,就像齐行长这么大,用穗枪扎死了与义父一起逃到清远卫的朋友,后来他就成了如今的昭勇将军。  这对年少的齐行长而言就像是一个仪式。  过去在日本列岛他就知道这样的仪式,年轻的武士元服后初阵尤其重要,能为一生的武运取得好兆头,现在这个仪式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就是像陈八智将军一样!  在这个故事里,不论还是魏八郎时的陈八智,亦或亡命逃窜的齐正晏,还是说听故事的齐行长,都没人在乎当年死在穗枪下的朋友。  谁在乎朋友,值此乱世之事,难道不是自己活下去才最重要吗?  “这和日本很像。”齐正晏率部西归时曾靠港这里,向陈八智介绍道:“看岸上那些兵勇,他们看上去像倭人,因为盔甲都由日本贸易而来,胸前涂巴纹是国王尚氏的旗帜,是这样吧,郑地头?”  郑迵立在一旁,齐正晏对他的称谓来源于他的封地,浦添间切谢名村地头。他先点头,随后对几人解释道:“琉球重海贸,大明、日本、朝鲜、暹罗、吕宋、苏禄等地都有贸易往来,日本甲胄便宜易制,因而琉球兵使日本甲胄。”  “兵器因太刀过长,不宜单用配盾,就购置许多二尺余长的短刀,与天朝购入的长枪混用,朝贡中购入大多火铳、三眼铳,先王一统诸岛时还向皇帝请下二十门将军砲,倭人称石火矢,立下大功。”  郑迵恭敬令人心生好感,不过陈八智向来不是好相处的性子,他什么话都能说出口,皱眉问道:“既使天朝火器,何不连甲胄刀具一并换了,朝贡准换火器,不准换甲胄?”  “将军说笑,并非如此。我琉球自三山时代起贡天朝已二百年,不论造船、兵甲、兵法皆从习天朝,最早太祖皇帝命福建善造船三十六姓南至琉球传造巨舶之法,就有我郑氏宗族,家父遇倭寇之难,流落琉球最早也靠宗族接济才得以活命,没人敢忘记天朝大恩。”  “但琉球一样也有倭人后裔,倭寇抢掠、岛津贸易,国中又有亲近倭国的三司,故而就成了这样。”郑迵解释道:“琉球,离大明近,但离日本也很近,这也是无奈之举。”  陈八智颔首,抬手在脖颈间拾起覆面甲看着上面的纹路沉吟片刻,这才转头看着郑迵说道:“无妨,日本,离大明也很近——放小舟!”  陈八智没有下船,他和他的旗军都呆在舰队上,下船的只有李旦与齐正晏的人手及两个百户。  用八爷的话说,他呆在船上,什么时候有仗打派人叫他就好。  没仗打他们分文不取,连粮草都不需琉球供养,因为即使让琉球养,也养不起。  琉球缺少粮食,虽然琉球因地理海贸发达,但土地贫瘠缺少粮食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使靠近海洋不缺少肉食,但仅有肉食也是很难活下去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