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樊笼三部曲小说推荐 > 第52章(第1页)

第52章(第1页)

  金书铁券。宋毅只定定看过里面之物片刻,复又抬手将木盒合上,掌心重重按在盒盖上。  右相眼皮一跳,试探道:“如何?”  宋毅垂眸不语,只是指腹反复摩挲着紫檀木盒纹理,仿佛在思量着什么。  直待对面右相等的几分焦躁,他方掀了眼皮,抬手指了指那盒子:“不过区区一死物,就想买我宋毅卖命?”  纵使右相知此番定不会这般顺利,但还是心下一沉,直觉到这宋毅怕是要狮子大开口。却还是开口问道:“那你要如何才肯出兵?”  宋毅抓过茶碗,饮尽茶汤,而后看向右相,一字一顿道:“我要掌控天下兵马,当委任以天下兵马大元帅。”  此言一出,右相趔趄的晃了下身,死死盯着对面之人怒目圆睁。  “你!宋毅你真是狼子野心!”右相愤而怒叱:“本朝早已取缔此官职,天下兵马皆圣上统领,唯圣上一人掌控!你一臣子却要讨要天下兵马,意欲何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你宋毅莫不是要辱你宋氏满门清誉,让宋老太师的英明毁于一旦?”  饶是搬出宋老太师,宋毅依然不为所动。  他只斟着茶,面不改色的喝着,毫不松口:“宋某要此职,除此之外,不作考虑。”不等右相再次发怒,又语气疏淡的抛出一句:“九殿下曾给出提议,事成之后,可划江而治。”  右相要出口的斥责声就噎在了喉咙里。死死盯着宋毅片刻,又颓然的扶着桌沿坐下。  室内开始陷入了无休止的沉寂。  接下来将近一个时辰中,两人皆无声静坐,连时间都仿佛静止了般。  最终打破沉寂的,是右相沉重的叹息声。  他从袖口掏出一方明黄色圣旨,放置案上,徐徐铺开。这是一方空白的圣旨,而大黄纸张中间及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只要字行于其上,内容即可生效。  宋毅令人准备笔墨。  右相提笔蘸墨,深吸口气,而后心一横下笔书写。  由右至左,墨笔楷书,一挥而就。  今苏州人氏宋毅临危受命,封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军政,掌征伐,统领天下兵马,替朕扫荡涤清天下,肃清六合。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搁了笔,待笔迹晾干,右相将圣旨递与宋毅:“望你能以天下苍生为重。”  宋毅跪下接旨:“臣谢圣上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京中不知江南事,此刻上至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皆被前线传来的噩耗轰的魂飞魄散,六神无主——辽东被匈奴铁骑攻陷了!  最迟再过一日,匈奴大军就要兵临城下。  京城危矣!  大渊亡国之祸近在眼前!  消息灵通的人早一步收拾家当,举家早早逃离京都,而消息迟些的这时候再想逃,无疑为之晚矣,四面城门已被下令关闭,所有人皆不得出。  不提京城内哭声震天,哀声不绝,打砸抢的流血事件不绝,大内皇宫亦是乱成了一锅粥。  大批的宫人疯狂逃离皇宫,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上谁,管他们之前是太监、宫女还是嬷嬷,是在乾清宫听差还是在辛者库苦劳,此时都是一样的逃命人。他们皆知,一旦匈奴铁骑踏破京都,处于权利中心的皇宫必将遭到血洗,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宫廷侍卫打开皇宫大门,任凭宫人外逃,哪怕有宫人背着包袱怀揣着宫里私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若有妃嫔混入其中妄想逃离出宫,这些侍卫便不再会听之任之,而是冷漠的扬起刀剑,当场将其砍杀。  这,自然是圣上的指令。  除了妃嫔被勒令宫中不得出逃,同样被关在宫里的还有朝野上下众多大臣,皆被圣上召集在金銮殿,等候外面的消息。  圣上高坐在龙椅上,木然的看向殿外,任由下面大臣吵成了一锅粥也不发一言。  吴越山拿眼角小心瞄了眼龙椅上的人,想起之前御书房内给他下达的指令,不免心里发凉。  他知道圣上在等什么,圣上在等城破的消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圣上的原话。  圣上下令,一旦国破,满朝文武大臣当殉国。  若有不服从者,便让他这个九门提督动手,送他们一程。  吴越山后背泛起了冷汗,心也突突直跳。  圣上想殉国,可他吴越山……并不想。  匈奴铁骑终是兵临城下。  他们兵强马壮,悍不惧死,搭上云梯各个争先恐后的直往城墙上冲,饶是滚石、热油落下来也皆不惧,踩着同伴的尸体接着往上爬。  皇宫里,太监总管带着人挨个宫的去‘请’妃嫔至坤宁宫。那里,已经备齐了白绫,待到城破之时,便要她们一起上路。  到了怡景宫,里面已经人去楼空。太监总管带人大概找了找,就挥手道:“时间来不及了,先去其他宫。”  临走前,他只往后院的方向看了眼,便收了目光。  没走多远,便见着长乐宫的小吴氏扶着肚子缓缓走来,周围有两列共十来个侍卫护着,都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人。  太监总管上前打了个千。  小吴氏看了看他身后,又转头望向怡景宫的方向。  太监总管目送着小吴氏去了那怡景宫,没有说话,只是目光略顿了下,就带着人离开。  匈奴人已经杀上了城墙,有悍勇者竟已顺着城墙而下,眼见就要杀进内城,开城门。  京城,就要守不住了。  金銮殿,圣上令人关殿门。  随着这指令一同下达的,还有一股脑冲进殿的两列侍卫,将殿内所有大臣皆包围其中。  圣上看着他们仓皇失措的惊吓模样,掩面哭又笑:“满朝臣宰皆囊括!皆囊括!”  吴越山想到刚刚齐忠彦附在他耳旁低语的一番话,悄然握了握袖子。  城墙守卫寡不敌众,饶是奋力厮杀,还是抵挡不住那纷拥而上的匈奴兵。在那狰狞的笑声和飞溅的鲜血中,只能不甘却也绝望的看着越来越多的匈奴兵上了城墙,然后沿着城墙而下,转而杀向城门方向……  城墙处守卫的将士皆不忍的闭了眼。  下一刻等待他们的,等待京城百姓的,只怕是那血流成河,人间炼狱。  本朝大势已去,已无力回天。  正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金鼓齐鸣声。  城墙上的人猛地睁眼望去。  远处鼓声大噪,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又如岳撼山崩。待近些,飞沙卷石中慢慢浮现旌旗十万,中间高高竖着一面帅旗,上面红底黑字写了一个偌大的宋字。  没等守城将士想起这宋家军是哪路兵马,却听得那些岳撼山崩的呼声越来越近,近的终于能让他们听清其中内容——  天下兵马大元帅宋毅,率众驰援京畿!  金銮殿上,圣上血染龙椅生死不明。  前来报喜的侍卫傻了眼,听信后的众大臣亦傻了眼。  本来吴越山殿上突然发难,抬臂给了圣上一箭就足矣惊震的他们无法思考,好不容易终于被吴越山说动了,勉强接受了拿圣上来换江山稳固的提议,谁想这京城竟然能峰回路转?  “圣上——”不知哪个大臣突然悲痛的呼了一声,而后其他大臣像是一瞬间都反应了过来,纷纷奔上龙椅方向,口中大呼圣上。  又有臣子跳起来大骂吴越山不忠不义,刺杀圣上,简直大逆不道。  吴越山的脑袋空白一片。他只当要国破家亡,只是想谋条生路,哪里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慌张之下,他就想带着步军统领衙门的侍卫赶紧逃离,可如今形势已明了,再执迷不悟下去那就是傻子了。  那些侍卫听从随吴越山的吩咐,反而先一步将其制住,只期望事后清算时能将功抵过。  小吴氏匆匆逃到了坤宁宫,看着皇后脸色煞白,再也不复之前的娇媚:“姐姐,我怎听说宋宝珠她大哥带了十万大军过来?可是真的?”  皇后见她慌乱,便安抚道:“莫怕,有了这十万大军,咱京城就保住了,一切都会过去的。”  “不是的!”小吴氏几乎咬碎了银牙。  抚着肚子,小吴氏摇摇欲坠。不是这样的,之前她父亲悄悄告诉她,京城保不住了,让她千万照看好身体,待生下皇儿就会扶持他登基。而她就是垂帘听政的太后娘娘。  可如今这……  这些事情皇后一概不知。她见小吴氏面色仓皇,不免心生了几分怀疑,遂皱眉问:“你如何这般晚才过来?你可是去过哪里?”  此问一出,小吴氏陡然一个觳觫,踉跄的跪下抱住皇后:“姐姐救我——我,我杀了宋宝珠的奶嬷嬷……”  ☆、别无恙  城外箭矢如雨,杀声震天,战役腾腾的十万精兵,对阵孤客穷军的三万匈奴兵,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压制性战争。  匈奴军详败欲逃,怎料对方兵马却未秉承惯有的围师必阙之战略,反倒四面阻截,杀得他们心惊胆颤。  侥幸夺路突围出去的匈奴残兵,仓皇逃窜,早已无心恋战,只求速逃。奈何对方却将剩勇追穷寇,将他们倒追二百余里方肯罢休。  鸣金收兵那刻,紫禁城外响起震天的呼声,城内百姓无不喜极而泣,纷纷狂奔而出,挤在街道两侧翘首以盼。  紫禁城厚重的内外城门次第而开。  一片逆光之中,乌压压的黑甲铁衣,犹如洪流骤然激涌而来。他们步履铿锵,气势凌厉,无形中营造出来的肃杀的气氛,让本来喧嚣的街道有一瞬间的沉寂。  可待见了十万旌旗中那面宋字帅旗,再见那一马当先的主帅腰带弓矢,手持长戈,一身黑色盔甲气势迫人,充满豪阔的英雄气概,夹道相迎的京城百姓在短暂的沉寂后,陡然爆发出巨大的呼喊声。  “宋元帅!宋元帅!”  这一日的紫禁城,只知元帅,不知圣上。  马车上的右相,听见外面声振屋瓦的呐喊声不绝如缕,不免闭了眼,无力叹息。  宫门大开,众朝臣闻声而出,早早候在宫外。  宋毅收了缰绳,朝后抬手令道:“止!”  身后骑兵随即高声大喝:“止!止!止!”  三声之后,数万大军整齐阵列当处,铿锵的脚步声戛然而止。  众臣工无不喉咙发紧。压下心里各种思量,面上无不呈激动之色,趋步上前问安。  宋毅翻身下马。  副官随之下马,几步上前牵过他们元帅的战马。  数万骑兵瞬间从马背上翻身而下,动作干净利落,整齐划一。整个过程除了铿锵有力的战靴踏地声,再无其他异响。  本来还有想上前套些近乎的臣工,见此情形不免心里发憷,顿时就止了念头。  宋毅扫了眼畏缩不前的众臣工,沉声问:“圣上可安?”  此问一出,朝臣皆是一寂,然后就纷纷掩面擦泪。  盔甲下的面容是不近人情的沉冷。  他再次扫向众臣,依旧还是那句话:“圣上,可安?”  迫人的气息兜头袭来,众臣皆是一窒,哭声就哽在了喉间。  慑于他的威压,有大臣只得硬着头皮道:“圣上遭奸人所害,至今尚未清醒……”说着似猛地想起什么,忙将后面被五花大绑的吴越山给揪了出来,痛恨说道:“就是此奸贼行刺了圣上!”  怡景宫,宋贵妃母子抱头痛哭。  “多亏了宋大人提前在宫里安排了人手护住了小主子,否则就以长乐宫那个毒妇的歹毒性子,还不得……”沉香想到之前的凶险,便再也说不下去,哽咽起来。  提起长乐宫,宋贵妃陡然攥拳颤了起来,一指甲生生被掰断了去。  “那个毒妇!”宋贵妃几乎磨碎了银牙。她陡然转头看向沉香,赤红着眼问:“我大哥如今可是进宫了?”  沉香被她眸光里的凶狠给煞了下,而后反应过来,忙道:“宋大人已打了胜仗,刚入宫去瞧圣上去了。因担心娘娘和大皇子,这不就令人赶紧寻了大皇子到您这。娘娘您瞧,还派了百十个侍卫在外头候着,随时听您派遣。”  宋贵妃让人抱着大皇子入殿,又让侍卫们仔细看好。之后就带着沉香及些侍卫,冲着坤宁宫的方向而去。  在坤宁宫一干妃嫔的尖叫声中,沉香抓着小吴氏的头发扯了出来,然后令人按着,拿粗粝的麻绳一圈一圈的捆在长木椅上。  “宋宝珠你敢!你敢动我,圣上饶不了你的!”  宋贵妃伸指摆弄着盘里的宣纸,捏出一张不紧不慢的在水盆里浸湿,而后捞出来,搁在手掌心里,看向那色厉内荏的小吴氏。  “你还敢提圣上?圣上被你那贼父害的至今生死不明,你还期望圣上来给你做主?”宋贵妃抚着宣纸啼笑皆非:“你们吴家犯下了诛九族的大罪,本来你的下场应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的,奈何本宫怜你,愿意给你个全尸。”  最震惊的莫过于皇后:“你胡说!我父亲怎么可能害圣上!”  宋贵妃连眼尾都未扫那皇后一眼,只捏起那湿漉漉的宣纸便要往小吴氏的脸上盖。  小吴氏吓得花容失色:“不要!你不可以,我怀有龙嗣,你敢杀我,你宋宝珠就是谋害皇嗣!”  宋贵妃的目光扫过她腹部,眸子泛起丝狠毒。  手里宣纸毫不迟疑的贴上了小吴氏脸上,宋贵妃悠悠道:“你畏罪自尽,又干本宫何事?你说本宫害你,谁人见了?”  沉香上前一步,打那些妃嫔的面上一一扫过。  众妃嫔脸色一白,皆垂低了头。  圣上直待第五日方清醒过来。可因伤势过重,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便是勉强清醒一会,也只是睁睁眼皮,连话都无法说出。  御医说圣上这回伤了肺腑,就是这回勉强从阎王那抢了条命回来,日后也不过是一口气吊着罢了。  众臣心里便皆有数了。  这之后朝堂之上,众臣便皆心照不宣的,以宋毅为执牛耳者。而在宋毅执柄朝政的这半月间,朝野上下也总算见识了他的雷霆手段。  战匈奴,平内乱,定朝纲。  这就此时,大部分朝臣方知道,之前的三省兵力竟是分兵两路,一路乘战船直达北上驰援,一路则渡长江至兖州战场,与兖州、豫州呈南北夹击之态将凉州叛军一网打尽。  二月底,九王爷战败被擒,被押解入京。  三月初,匈奴王庭左右贤王遣使者押解单于、阏氏及一干王子入京。  同时又以雷霆之势逮捕逆党九族入狱,步军统领衙门吴越山的亲信一概抄家下狱,左党一派停职问罪,有检举之功者却也可以从轻发落。  朝堂上迅速刮起一阵腥风血雨,人人自危。  这日早朝依旧是宋毅为主导,可众朝臣的目光略有些微妙,只因那宋毅今日桌了一身大红色的官服,上面绣着麒麟补子,龙首马身甚是威武。  一品武官的官服绣麒麟补子,这点并无异议,只是这颜色……纵使这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官职为前朝所有,如今重新启用也的确要特殊些,可宋大人这身明显与其他朝臣不同的大红色,着实也太特殊了些。  此次早朝,宋毅任命了辽东、凉州的驻守大将,又提拔了蜀中小吏宋轩为两江总督,择日上任。  宋轩本是巴蜀巡按使,因牵扯到宋毅之前的事,被圣上将职位一连串撸成了小吏,如今宋毅大权在握,提拔自己兄弟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这职位……众臣工心里皆有些官司,只是面上不敢过多表现。  下朝后,众臣工分行两侧,略微垂首等那宋毅先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