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樊笼女主 > 第51章(第1页)

第51章(第1页)

  胡马庸拍掌叫好,有几段他熟悉的,甚至还一同随着哼唱起来。  “说来,这官场之中还真难遇到如贤弟这般同道之人。”胡马庸感慨着,随即朝对面人暧昧的眨眼,嘿嘿一笑:“对付女人还是贤弟更胜一筹。枉我之前自诩人间情客无往不利,可到了贤弟这里竟生生逊了一筹,当真是甘拜下风啊。”  宋毅觉得他这话似乎有些奇怪,遂挑眉看他:“胡兄是指?”  胡马庸抬手指指他,眼神示意他这是在装相,可还是出口解释道:“就是那药啊。当初不是让那老鸨给你寻那调教人的药吗,难道贤弟不记得了?”  宋毅握着的酒杯就停了半空。  胡马庸还在喋喋不休:“还别说那药简直了,神药也不为过了。管她哪个贞洁烈女,只要药一入口,站她跟前的那就是她心底深处藏得哪个情郎了,任你如何摆布她都甘之如饴,真真是神仙都比不得啊。”  气氛却突兀的沉寂了数息。  “是吗。时间过久,有些忘了。”宋毅抬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啪的将酒杯重重搁下,沉声:“老鸨!你进来。”  ☆、烽烟起  要不是手里还捧着一沓厚厚的银票,老鸨都恨不得能抽自己个耳刮子。谁让她口无遮拦,先前为了讨好几个出手阔绰的贵客,便拿出这药显摆说是如何如何灵验,说到兴处,竟说秃噜嘴将这宋制宪也用这药□□人的事,也给一并带了出来。  哪个晓得这些个贵人的嘴怎的就这般碎,竟还巴巴到人跟前亲自说去?  说来也怪她不谨慎,大概是觉得事情都过了好些年了,想着这阅人无数的制宪大人,指不定早就将那个硬茬给忘在哪个旮旯地了,这方嘴无遮拦了去。可如今她这般瞧着,制宪大人分明是对此事在意的很,对那硬茬子哪里像是忘了的模样?  老鸨只觉得手里的这厚厚的一摞银票,分外烙手。  临去前那位塞给她这些个银票,笑着夸她句做得好,还说是既然她神通广大那就帮他再多买些。可她听在耳中,怎么都不觉得这像是好话。  毕竟当得知此药功效后,饶是他面色如常,甚至还毫无异色的赞了句甚好,可她又不瞎,如何能错过他沉目盯那装药瓷瓶的眼神?其中暗藏的凶戾简直令人心惊肉跳。  每每想起,愈发令她难安。  现在唯一能给她安慰的一点便是那宋制宪如今已被解了官职,虽说余威尚在,可毕竟不比大权在握的时候了不是?  福禄觉得自打那日从画舫回来之后,他们大人的情绪就似乎有些不对,接连几日的沉郁寡言,周身气息都暗沉了许多。  他猜应该是那日胡马庸不知跟大人说了什么。想来应该是涉及京中局势,且大概是局势复杂的缘故罢,否则大人也不会每每盯着墙面上舆图的时候,神色晦暗不明,尤其是看向京畿所在位置时,更是陡然窜起几分阴骘来,令人望而心惊。  十月中旬,圣旨下达,通政司参议王永继胜任两江总督一职,择日离京上任。  朝堂哗然,正五品小官接连六级跳升任正二品重员,自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之。  更令人费解的是,此次圣上额外提拔的王永继,可是左相之子。而左相在朝中立场为何,只要不瞎不聋的,哪个还不知?圣上此举,其中真意,确定不是为了送那王永继去死?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可圣上却浑然不顾势要一意孤行,若有官员提出质疑,定会遭到圣上一顿严厉训斥。  右相的嫡系到相府上汇报情况。  右相难免震惊:“圣上如何肯重用那王永继?”能力和才学且放置一旁不提,单说他是那左相之子这条,又如何能让圣上委以重任?简直匪夷所思。  “圣上说,王永继与他父亲不同,他早已投靠吴提督门下,现愿为圣上效犬马之劳。”  右相呼哧呼哧喘着气,好半晌没说出话来。  “好,可即便圣上愿重用他,难道就能保证他可以活着入两江?”  “这个……下官也着实疑惑。可圣上却说已令人去两江传圣旨,料那宋毅慑于朝廷之威,这回断不敢肆意妄为。下官等虽有质疑,可圣上言之凿凿,吾等也不敢贸然进言。”  右相的脸色甚是难看:“若那王永继真能活着入两江,那才甚是可疑。圣上难道就不想想,王永继凭什么?就凭……那区区一张圣旨?岂不可笑。”说着喉间又泛起股腥甜来,硬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右相疲惫的沉沉叹息。他觉得他大概是很难活到寿终正寝那日了。  对于此事,同样震惊和疑惑的也包括当今左相大人。  左相狐疑的看向他这个素不成器的庶子,问:“你何时与那吴提督来往密切?圣上又为何突然任你为两江总督?”  王永继讷讷的说是在吃花酒的时候与吴越山相识。之后又一同吃过几次,因他曲意逢迎对那吴越山多有奉承,所以他们两人就慢慢熟稔起来。此次也是吴越山向圣上举荐的他。  左相半信半疑的哦了声,又犀利的看他:“之前为父对你多有冷落,你可是心生埋怨?”  王永继慌忙跪下磕头道不敢,只说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受到惩戒。  “起来吧。”左相看他:“你记住,你姓王。为父不反对你为自己谋利,可无论何时,都不得有损王家利益。”  王永继一连声的应是。  左相皱眉看他满脸卑怯模样,只觉得其要德没德,要才没才,要骨气没骨气,连他这个做爹的都万分瞧不上,却也不知如何竟入了金銮殿那位的眼。  现在连他都有几分怀疑,圣上是让其送死去了。  十日后,新任两江总督王永继抵达苏州,顺利的住进了总督府衙门。  消息传进紫禁城,可想而知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最惊不过众臣工,他们连吊唁之词都想好了,哪成想王永继那小子竟活着入了两江?  最喜不过当今圣上,当即赏赐了金银器物、御用珍宝甚至一些特意令御膳房做出的各色糕点等,派人加急送往苏州,以示恩宠。  苏州府城,宋府。  福禄掰开蜜蜡,小心取出里面密信,递交给他们大人。又迅速去拿了柄烛台过来,仔细点亮了烛火。  宋毅对着烛火展开信件,一字不漏的看过上面的内容,之后就凑近火舌将信件点着,随手扔在火盆里。  护军参领齐忠彦,与王永继私下有来往。  阖眸沉思半许,他推案起身,大步走向墙壁上所挂的舆图前,抬手在苏州府城方向凌空写了个王字。  略一停顿,他转而又伸指划向凉州所在位置,写了个九字。  之后又再次移动,北上划向京都。  这次,他停顿的时间略长,抬手划过将整个京都给圈了起来,目光也反复在京都、苏州以及凉州三地方向游移。  许久之后,他动作突然一顿,而后迟疑的抬手朝京都北方位置划去……然后蓦的停在一处。  宋毅慢慢眯了眸。  此处,对应着匈奴王庭。  总督府衙门里,王永继想着九殿下刚令人带来的口信,不免有些烦闷。  九殿下想让他尽快掌控两江兵马,而他又何尝不想?自打他接任两江总督一职后,外人瞧着是无限风光,殊不知他这官做的是黄柏木作了磬锤子——外头体面里头苦。别说大权在握了,如今他连政务的毛角都未摸得着,那些个两江官员成日里要不高高晾着他,要不就是捡些琐碎的杂事来糊弄他,连这里头的三五六他都弄不清楚,更何况要掌握军政大权?  令人铺纸研墨,可提笔之后又好长时间下不去笔,实在不知该如何回复这位殿下。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个折中法子,先写了封信给那胡马庸,想让他替他来出个章程。  又过了些天,胡马庸的回信未至,倒是九殿下又令人捎了信来,这回没提让他掌控军政大权之事,只提到让他注意两江的动静,一有不对需马上汇报。  王永继吁了口气,这倒还好说。  显德四年腊月。  今年的冬日来的比往常还要早,还要冷,这才刚至腊月,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一推开门,狂风卷着雪渣子直往人脖子里钻,叫人冷的好一个哆嗦。  比外头天气更冷的是今日早朝的气氛。  八百里加急文书呈至御案,西北凉州于周边禹门口、巴蜀等地大肆购买良马,又重金招揽山匪强盗等亡命之徒,动作频繁,实在可疑,望圣上早下决策。  圣上从未有过这般失态,当堂惊怒:“他这是要做什么?可是要造朕的反!还有那江陵的那些官员,一概都死了吗!凉州频频动作,他们一概没见?竟还是豫州知府加急上报!”越说越怒,当即下旨令人去江陵,要撤了那些尸位素餐之辈的官职。  而比圣上更惊的则是左相。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九殿下这是要提早行动了?可为何事前未曾与他通气半分!  稍微细思,简直都能让他骨头缝里都冒出寒气来。  当日,圣上令人快马加鞭传令各州长官,封闭城门备齐人马严阵以待,额外下了令牌给两江总督王永继,让他调集三省兵马随时准备,一旦凉州反了,势必打两江而过,皆是与豫州、兖州成南北夹击之势,势必将其一网打尽。  而后圣上又临时委派了人去江陵,接替原来的江陵总督莫程岩。并令他严密盯紧凉州动静,一旦情况不对,需配合两江完成围剿。  十日后,朝廷再一次的接到了加急文书。  不同之前的,此次文书是豫州、兖州官员联名上报,凉州,反了。  凉州竟然又反了!  举朝哗然。西北凉州竟然还真敢反!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不啻于一惊雷轰然响彻在朝臣当中。  年轻的帝王怒的眼红面青,凉州反了是其一,两江未报,江陵未报,禹门口、巴蜀等地均未报,反倒是相隔甚远的豫州、兖州来报,则为其二。  尤其是一连十来日,不但最早去这些地方传旨的人没了动静,连之后去的几波人皆没了动静,个种缘故如何不令人诸多猜想?  此等情形令圣上眼前阵阵发黑。  若说新朝建立不过三代,两江地域再往南往西,本就地广人稀民风彪悍多不听朝廷号令,这倒也勉强解释的通。可是两江呢?而江陵呢?他们装聋作哑又是何故?  圣上压着怒火,连下三道金令给两江和江陵,命他们出兵围剿凉州叛党。可接连五天时间,快马加鞭赶去传旨的人没了音信,两地也同样没了音信,仿佛集体失声了般,又仿佛全然忘记了他这个圣上的存在。  圣上是真的怒了。当朝下令将左相打入死牢,并抄了家。凡给左相说情的,一概以谋逆罪定罪,下死牢。  又过了三日,朝堂上还是未等到两江等地的回复,倒是兖州豫州不阶段的呈加急文书,一封接连一封的呈至御案,一封比一封加急。最新一封是来自兖州总督,情况已然十分危急,因为凉州十万大军开始渡江北上,不日将抵达兖州境内。  听闻此事朝臣无不慌乱,若兖州失守,叛党不定哪日就得攻上京城!  圣上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事态紧急,拖一分便严重一分,如今也只能抽调京中丰台大营以及西山锐健营的兵力,集精锐之师汇合兖州、豫州等兵力一同围剿凉州的十万大军。  右相闻之,当场病中惊坐起。  “京中两大营兵力如何能动!危矣!大渊朝危矣!”说着不顾病体,任人搀着便要往宫中去。  圣上满面憔悴:“朕又能如何?若不抽调两营,他凉州不日就要兵临城下。”  右相气急:“两营乃京中根基,动不得!他们要兵临城下,我们以逸待劳也不是不能守。且如何到那步了,江陵总督是那宋毅的嫡系,事到如今圣上难道还不清楚,这两地分明还在宋毅的掌控之下。他之所以尚作壁上观,是在等着圣上开口!”  圣上脸色一变。他如何能对那奸贼服软!  当即道:“两营皆是精锐之师,定能旗开得胜。大军今日开拨,舅父不必再权。”语罢拂袖而去。  右相大呼:“圣上你糊涂啊——”  有了两营的加入,前方战事便不那么吃紧,不过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双方鏖战于此,战事难免陷入了胶着。  朝野上下为此提着的心尚未稍微松懈下来,转过年来,辽东传来加急文书,匈奴几次挑衅滋事,全然不顾之前定下的条约。这几日驻扎在边境地区的匈奴人越来越多,蠢蠢欲动,似有趁国中内乱而伺机大举进攻之意。  听闻此事,有老臣当场昏厥在朝堂上。  辽东驻军不过五千,而匈奴人少说也有三万。若两营在此,五万人马足矣威慑匈奴军不敢轻举妄动。  可京中如今空虚,一旦匈奴铁骑踏破辽东入京畿,其后果无疑是国破,家亡。  历朝历代,只怕没有哪朝君,哪朝臣,愿做那亡国奴的罢。  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乱党集结,而举朝望去,可以动用的兵力不是不听令,就是召不回。  一夜之间,圣上的头发白了大半。  驱车至右相府里,圣上近乎是奔入右相房中,见了病榻上的人就奔过去伏在榻前悲切痛哭:“舅父,朕愧对列祖列宗啊——”  当日,右相让御医给他下了几剂猛药,强打精神,拖着病体上了船,南下。  ☆、金銮殿  右相第三次至那宋府门前,开门的小厮依旧还是那句话:主人不在府中,有事改日再来。  决定南下的时候,他已经做好置生死于度外的准备,如今不过几回闭门羹罢了,在他看来着实微不足道。且亡国之祸在前,这点刁难又算得了什么。  “既然这样,那老夫就厚颜于你家门前候着,直待你家主人回来。”说着就让人搀着,到那门前的石狮子旁靠坐着,闭目养神。  小厮见他老神在在,一副见不到人就誓不罢休的架势,遂又匆匆阖了门回府禀报。没过多时,他又匆匆出来开门,一同随着他出来的还有一顶四人抬的软轿。  小厮掀了轿帘:“老大人,请吧。”  右相褶皱的眼皮掀了掀,然后抬手示意下人搀他起来,颤巍的上了软轿。  轿子过了仪门,一路往宋府正堂的方向而去。  待到了地,右相刚由人搀着出了轿,便见那宋毅边从屋内走出边拱手告罪道:“不知尊驾远道而来,宋某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右相闷声咳嗽了数声,而后摆手道:“不碍事。古有刘皇叔三顾茅庐,今有我一鄙薄小相三拜宋府,我自认比不过刘皇叔这般盖世豪杰人物,所以这三拜又算得了什么?”  “相爷这话真是让宋某无地自容。”宋毅再次拱手告罪,叹道:“非宋某骄矜自大拒相爷于府外,只是某不过区区一介草民,戴罪之身,哪里有颜面见相爷尊驾?有愧,有愧。”  右相知他话中机锋,可如今朝内事态紧急,自不愿在这口舌上多做较量,遂道:“今日前来实乃有事相商。不如你我二人入室详谈?”  宋毅微挑了下眉,而后笑着抬手:“大人请。”  两人入了正堂,八仙桌前相对而坐。  宋毅烹好茶,不紧不慢的给右相斟过一杯:“今年的雨前龙井,相爷尝尝。”  右相的目光打那清亮的茶汤上扫过,稍一沉默,几番叹息:“茶是好茶,可老夫此刻却无心细品。江南固然一派和平安宁,可殊不知如今外面却是战火绵延,一片兵荒马乱之惨相。大渊风雨飘摇,危若累卵,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俗语道的好,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如今江南固然和乐安宁未受战火侵袭,可待真到了江山倾覆那日,谁又知这种和乐之相能维系多久呢?宋制宪,你又是如何看?”  宋毅端过茶碗,持杯盖拂过茶沫,颇有几分漫不经心:“相爷这话让人听得糊涂,若找制宪大人,尽管去那总督府衙门里找王制宪就是,宋府里可没什么大人,不过一草民尔。”  “那位,说是你的提线木偶都算抬举了他。”闷声咳了几声,右相缓了缓,再次看向他:“朝野上下谁人不知,两江三省二十万兵力皆在你掌控之下,甚至连江陵也唯你马首是瞻。如今战祸蔓延,兖州等地兵临城下,一旦被攻破则京畿危矣,可江南二十万大军却按兵不动,六军不发,皆因你宋毅尚未点头的缘故。”  宋毅阖眸喝着茶,未接话。  右相拍拍手,顷刻后就有一下人双手托着一约莫两尺长,一尺见宽的盒子躬身进来,万分仔细的将其递给右相。  右相站起身来,掸袖整冠郑重的双手接过。  下人躬身退下。右相将紫檀木盒双手递交到宋毅面前。  “昔日恩怨暂且搁置一旁,如今天下大乱,还望宋制宪能以大局为重,救百姓于水火。只要宋制宪肯出兵,则定保你宋氏满门富贵,子孙世代昌盛、永享安乐。”  宋毅饮茶的动作略顿。随即搁下茶碗,接过那木盒。  右相见他接过此物不起身也不庄重,难免不虞,可此刻处境也容不得他置喙半分,只能生生压下,只做看不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