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出征通常是需要一个誓师典礼,但李泰所部作为先锋人马却无缘此会,他们需要先一步东出潼关巡察并打通前路,以确保后路中军畅行无阻。
此番出征,先锋人马三千人皆由后军大都督府调遣,轻骑一千、步卒两千。
但这是霸府军令给予的出征人员标准,并不包括李泰所部所有人马,尤其是他麾下的私曲部伍,他想带多少就带多少,这一点霸府无作限制,但霸府所负责的只有那三千步骑的武装和给养。
换言之李泰如果有本事在关西动员十万大军东出作战,霸府也是不禁止的。可如果他真有这么大的动员力,那还东出个鬼,直接跟老大宇文泰较量较量了。
李泰既不打算在河南长久经营,也不想将自己的潜力完全暴露在时流面前,而且他仅仅只是负责前锋作战,所以便只聚集了五千人马,除了军府三千步骑,又挑选了麾下两千精骑。
至于随行的人员,便是副将田弘、府长史令狐延保、军司马李去疾以及门生督将梁士彦、贺若敦、高乐等,较之上次出击晋阳时人事还有简约。
毕竟他这一次只是作为前锋将领而非主将,若是统率太多督将部曲,便有点喧宾夺主,所以只率领小部分精锐出征于外,其他的或是留守乡土继续休养,或是前往陕北经营发展。
待到人马聚齐,李泰又向台府与中军军府领命辞行,旋即便率领麾下这五千多人马离营出发,一路向南奔行,
豪中之豪
“末将泉仲遵,见过李开府。”
入帐是一名年纪在三十五六岁、身材魁梧的中年将领,比较显眼的是其人自眇一目,只有一只眼睛可以视物。
在这中年人身后,则跟随着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颇有几分年少轻躁、目中无人的样子,入帐后先是肆无忌惮的打量了李泰几眼,及至见到站在案旁的李去疾,顿时一脸怒态,只是还未及发声,便被引其入此的独眼中年人怒目制止。
“原来是泉洛州,失礼失礼。名门壮士,闻名已久。”
听到这泉仲遵的自我介绍,李泰便站起身来,抬起手来微笑着请其落座。
泉仲遵出身商洛大族泉氏,其祖辈世代担任北魏宜阳郡守,是当之无愧的地方豪强大酋,其父泉企九岁丧父、十二岁便被乡人奏请为本县县令,可以说是地方豪强世袭州郡的代表。
但上洛泉氏也并不只固结乡情以自守这一面,有事的时候他们也真上。泉企担任洛州刺史时,适逢两魏爆发小关之战,高敖曹引众进攻洛州,泉企父子被俘,泉仲遵这一只眼睛便是在战斗中被流矢射中。
其后泉企与长子泉元礼被押赴邺城,泉仲遵则因伤重被遗留在州内。中途泉元礼逃回、并联络乡人袭杀东魏所任命的刺史而夺回洛州,泉企不久后死于邺城。
后来泉元礼死于沙苑之战,朝廷便再以泉仲遵担任洛州刺史。这一门父子虽是方隅豪强,但也可以称得上是满门忠烈,若是没有他们统率部曲乡兵抵御东魏的进攻,霸府也难稳立于关西之地。
“阿郎还不快向李开府告罪认错!”
泉仲遵并没有即刻入座,而是回望身旁那少年先怒喝一声,然后才又转回头来对李泰歉然笑语道:“此少徒乃是亡兄所遗少子,因其幼失至亲,家人们难免有所偏爱,故而性情略有骄纵,虽仍不失纯良至性,但却因为急躁而有小错……”
李泰瞥了那仍自有些不服的少年一眼,心内却是冷笑一声,瞧这模样应该就是这小子刚才率众强据官仓了。此间诸军云集尚敢如此行事,分分钟都有可能造成群众俱起效仿,这可不算是小错了。
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这泉氏诚然父子忠烈、功勋不小,但其后嗣视王法军令如无物,可见也是在其一亩三分地中作威作福惯了。诸如眼下,虽然被缉拿起来,但转头就被亲长给捞取出来。
不过赵肃既然都把人放出来了,李泰又非此间官长,犯不上对此揪着不放,于是便摆手微笑道:“此间赵府君与我乃是台府共事,入此得其照拂不浅,部曲也是适逢其事。既非此乡执印令长,泉洛州大不必如此逼勒少徒。”
“做错了事,总归要受罚,应该的,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