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贼倒是见机得早,犯此罪恶,即便受执归案,活罪难免,死罪必也难逃!”
侯莫陈崇听到这话后便冷笑一声,并没有再深想其他。
但宇文泰闻言后心中却颇感不妥,但一时间也不暇细想其他,眼见天色已晚,也不好将几位柱国彻夜留此,于是便分遣府员们护送几位柱国各自归邸。
离开丞相府后,独孤信便邀请李虎同行,途中便忍不住询问道:“文彬兄觉不觉此事有些蹊跷?那王明远既然存此死志,又何必投赴东宫求庇?”
李虎闻言后便叹息道:“此事东宫言亦不详,但希望最好是能够尽快了结。东贼父子接连遭受天谴、横死不寿,而南梁又被侯景搅乱不安,李伯山等战功辉煌,可谓是天意厚我大魏,若是因此滋乱于内而错过兴复良机,我等皆有亏此身所享的荣爵名位啊!”
“文彬兄此意甚佳,如今国中协和维稳诚是
虽死犹荣
对大多数人而言,死亡就意味着人生的终结。但对有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王明远出身京兆名族,父亲也称得上是一代名臣。但相对而言,他自己则就要平庸得多,人到中年乏甚可称,无论功勋还是名位全都无所表现。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人生也就大概如此碌碌无为下去,等到老死那一刻,除了亲友流涕,不会给世道带来任何的影响和触动。
但身在乱世之中,每天都有新的动荡、新的变革,想要平凡庸碌的过完这一生,对许多人来说也只是一个奢想。甚至当大限来临时,能够选择自己的死法都是比较幸运的事情。
由于王明远是在东宫zisha,他的死也变得不平凡起来。仅仅经过了一夜的时间,这一消息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甚至就连闾里百姓都有耳闻王明远的临终遗言:但守乡里寸土,何惜七尺此身!
这个世道之中,英雄人物有很多种类,但最能引起乡里百姓们感情共鸣的,无疑是那些为了守卫乡土利益而与恶势力斗争、甚至甘心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
所以这一夜,整个长安城中的士民都重新认识了王明远其人,关西儿郎的筋骨与豪情也被深深撼动。到了
风水轮回
“门下王述,拜见太原公。”
王述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模样谈不上俊美清秀,胜在朝气蓬勃,入门之后便以门生之礼向李泰作拜:“久闻太原公威名,今始入拜,得睹雄姿,更胜闻名!”
李泰听到这话,自是颇感诧异,忙不迭避席而起不受此礼,并且忍不住发问道:“王郎何出此言?令祖王忠公时誉我亦久仰,只可惜入关之时,忠公业已辞世,缘悭一面,让人遗憾啊!”
李泰大统九年邙山之战后才进入关中,王罴却在大统七年便已经去世,谥号为忠,所以对王罴也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人。
在他记忆中,自他入关以来同京兆王氏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太过亲密的互动和关系,反而之前因为门生毛世坚的缘故还受到过京兆王氏族人的刁难。如今这王述入门便以门下自居,自然是让李泰有点摸不着头脑。
那少年王述听到这话后连忙自怀中掏出一帖递上前来,并又欠身说道:“是门下唐突了,请太原公验见此物即知。门下乃是龙原学馆在馆听教进学的生徒,年初便已入馆,至今才登门拜见,还请太原公见谅。”
听到这话后,李泰才有些了然,感情彼此间是有这一层渊源。他接过那代表学馆生徒身份的生徒帖略作翻看,便发现这王述年初二月便已经入馆进学,算是学馆中最早一批的学徒。
这倒也并不让人意外,京兆王氏本就畿内大族,龙原学馆所在霸城县即其乡里所在,乡土间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也感知敏锐。眼见龙原学馆声名鹊起,提前安排自家子弟入学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