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北朝帝业 笔趣阁 > 北朝帝业 第424节(第3页)

北朝帝业 第424节(第3页)

李泰能够两下河阳城,已经是这个时代最为彪悍的战绩了,尽管当中也存在着不小的取巧。但战争本身就是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规避不利的方面,兵者诡道,如果不懂得取巧,反而是不合格的表现。

拦河遭堰、挖地道堆土山这样的手段所需要的工程量太大,也并不适合使用。李泰此番用兵所寄望还是在于围点打援,将合肥城彻底围困起来,一步步的施加压力,通过心理战来瓦解城中守军的斗志,从而拿下城池。

当然如果合肥守将也和王思政、韦孝宽那样将防守技能点满,攻心战完全发生不了效果,那就只能选择另外的方法,等到晋熙方向的部伍抵达之后,通过人海战术去强攻硬夺。

眼下已经到了盛夏时分,农事正忙的时节,由于西魏军队突然来寇的缘故,分散在四野之间的民众们多数都入城躲避兵灾,田野中的菽禾全都无人打理。

合肥地处淮南腹地,虽然近年来战乱不断,但仍然属于人烟稠密的地方。李泰又没有发动骑兵直扑合肥,还是给了守军足够的反应时间,想必也已经集结了足够多的民众入城。

城池被围困的时候,诚然是多一个人便多一份防守力量,但每多一个人,便也会增加一份饮食消耗,并且增加一份统战负担。

去年郭元建大败于东关,之后便没有再听说北齐向合肥大肆增加人马和给养,如今仲夏时节,也没到能够获得大量收成的时刻,因此给养也将会是此番攻城的决胜点之一。

“禀大将军,末将率领前锋部伍至此之后即巡视合肥周边,所见周边齐人驻军处计有北谯城、小岘戍等诸城,其中尤以小岘兵数为多……”

众军士们正在忙碌的扎设营垒的时候,高乐阔行上前,向李泰解释他们前路人马所查探到的敌情。

北谯城地当滁水上游,沿滁水向东便可达秦郡,经秦郡向南便可抵达瓜步渡口,由此便可渡江抵达建康城。

小岘即就是安徽滁州含山,是淮南陆路要冲所在,经此便可抵达江北重镇历阳,是北方军队在不能占据水路航道优势的情况下,经陆路抵达江北的重要关口。之前侯景在寿阳举兵的时候,便因为没有足够的舟师而选择绕开合肥,经由这条陆路通道抵达历阳。

高乐所打探到的情况跟李泰之前所预料到的大体差不多,眼下秦郡仍然掌握在南梁手中,北齐占据滁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一则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舟师力量,二则就算是有也不能经此直接进入长江。

至于在小岘重点设防,除了东关战败丧失航道控制权之外,估计也是为了保住历阳这个江北重镇。

由此也可见之前齐使前往江陵提议归还江北几镇来换取军事合作完全就是胡扯,齐人重兵都是围绕江北几个重镇所布置,哪有丝毫要拱手相让的样子!

除了齐军大体的驻兵方向之外,高乐等也将周边水陆通道的要点都摸查一边,这会儿便可以将人马分驻在这些地方加以示警,并且给斥候巡逻查探提供据点,将合肥周边的敌情动态全都掌握,确保任何地方发现敌踪后都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予以迎击。

当荆州人马有条不紊的安排各项作战任务的时候,城头上的守军也在心怀忐忑的向下张望。

人的名树的影,对于北齐将士们而言,李伯山这个名字绝对属于需要重点警惕防备的目标之一,因此当得知其人正亲率人马向此而来时,守城将士们便在刺史斛斯昭的命令下快速的集结士民、整顿防务。

合肥作为淮南大镇,本有驻军三万余众,包括有一万名来自北齐的人马,还有两万多淮南当地所投靠北齐的豪强部曲们。

前刺史李伯穆被调回朝中后,继任刺史斛斯昭到来不久后便趁着南梁大军忙于收复建康、无暇北顾之际率兵袭取历阳,并在历阳留驻数千人马。

但是后来由于广陵等地先后得手,合肥此间则进展不大,因此受到的关注便渐少,不久前还从合肥抽调了数千人马前往泾州。

眼下城中守军仍有战卒万余众,士民则有三万出头,也是大肆收拢周边游食亡民以及豪强部曲得来的,总体而言实力还算是比较雄厚,一般的侵扰也难以撼动城防。

但李伯山显然不是一般的人,他那与东朝作战时神乎其神的战绩,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此时的城头上当众将士眼见到来敌军只有几千出头,而且多是轻骑,不免便有一些乐险好斗之人暗生轻视之心,忍不住便向刺史请战,想趁着敌军远来辛苦、立足未稳,出城去打其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这些请求统统都被斛斯昭给拒绝了,他板起脸来正色说道:“交战岂以兵员多寡以论胜负?若真这样简单,西贼多年前便已覆灭。李伯山用兵多诡诈,绝非表面看来那样简单,旧年他入祸晋阳,城中多少名臣大将俱难应对。刘丰生勇冠霸府,一时不慎便兵败身死。

今与对阵不可贪求大功,但能固守城防不失,以待诸军入此合剿贼师,若能将之逼退远遁,则凡所参战将士便已经可以归国夸事了!”

斛斯昭是打定主意窝在城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反正他只要守住合肥不失便没有什么过错。而周边诸军也都派人通知过了,即便敌军自由来去,也是他们救援不够及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