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北朝帝业 笔趣阁 > 北朝帝业 第464节(第2页)

北朝帝业 第464节(第2页)

专供商货入城的检查比较缓慢,遇到了商事繁忙的季节甚至需要在城外排上几天的队。好在眼下正是七月夏秋之交,入夜后哪怕露宿在野也没有寒风催人,除了漫长的等待有点折磨人,别的都还好。

当然如果畿内禁军能够严加管理一番就更好了,李礼成一行排队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几拨禁军悍卒们游荡行过,向他们这些商旅们讨要财物。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到这种无赖勒索,李礼成也都吩咐给他们一些财物打发掉。类似的情况在西魏长安同样也有,李礼成自知同这些兵油子们纠缠下去不会有什么好事,除非背景强硬到让他们心生惧怕,否则就会遭受无休止的纠缠报复。

除此之外,此番来到邺城还是让李礼成颇生大开眼界之感。他幼年时跟随亲属一起西奔,对于洛阳的印象早已经模糊,而且那时的洛阳先后经历数次动荡,早已经不复北魏全盛时期的繁荣,眼前的这一座邺城可以说是他生平所见最为雄壮的大城了。

关中的长安和霸府所在的同州城,都远不及邺城之雄阔繁荣。山南道治下几城或许活力出众,但讲到规模和繁华程度,也都远远比不上邺城这一北齐都畿。

因为各种让人惊叹的事物太多,所以等待也变得不再那么难熬,终于在

难忍秽史

“郎君也知书好学?”

守在店中的李礼成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缓步走上前来笑语说道:“不错,此卷正是清河郡大儒名师崔灵恩崔使君所著《三礼义宗》,河北并无盛传,郎君竟能一眼辨之,想必也是家学渊源。”

“我并不深知此书奥义,不过听家中亲长偶言崔使君旧篇,与今所见依稀相似,故而冒昧一猜,没想到竟是真的!”

那少年听到李礼成的回答后,不由得也面露惊喜之色,旋即便又忍不住说道:“请问店主此书是否全有?作价几许肯卖?”

李礼成听到这话后却摆手说道:“邺下虽然人物华丽,但真正深知礼义且笃志好学者亦寡。郎君知此识此,想必同道中人。但此书于店内亦是孤卷,请恕主人吝啬难舍……”

“你这店主当真好笑!既然不肯售卖,又为何将物摆出?偌大邺都,市肆万余,难道除了你家店铺,竟无别家售卖此书?”

旁边那少年的随从因恐少主求买心切而遭到奸诈店主的讹诈,于是便入前来一脸忿忿的说道。

那少年终究有欠人情世故,没有第一时间领会家奴的用意,只是皱眉道:“你不知书,不要乱说!崔灵恩乃是礼学宗师,只可惜在旧魏延昌年间南奔投梁,老死梁国未能北归,凡所著述也多留在梁国。其清河家中所传,亦不过往年片纸而已。想要在邺都市里访得他笔著全篇几无可能,又岂是充斥市肆之间的俗物!”

那家奴听到少主如此耿直,一时间自是尴尬又苦恼,而李礼成听到这话后便忍不住笑起来,向着少年抱拳说道:“郎君能对这些前人故事了解颇多,实在让人钦佩。此书虽然不舍得出卖,但却无妨借阅,请问郎君门第所在,若是不厌贾客冒犯,来日必定携卷拜访!”

那少年听到这话后自是大喜过望,当即便也不顾家奴的眼神制止,向着李礼成便做起了自我介绍。

原来这少年名叫王劭,出身并州名门太原王氏,其父名为王松年,祖父王遵业则遇害于河阴之变。

李礼成听着少年的自我介绍,心内略一核计,感情这也都不是外人。怪不得这王劭一眼就能认出清河崔灵恩所著的《三礼义宗》,因为其母便出身清河崔氏,是清河崔仲文之女,崔仲文便是崔棱的弟弟,这么一算的话,这个王劭还得给他们太原王叫一声表叔。

五姓家的亲戚关系就是这么错综复杂,太原王氏也跟他们陇西李氏数代联姻。李礼成在这里钓了十多天的鱼,好不容易才钓上来一条小鱼,当然不能让其脱钩。

眼下的他还不宜直接公开自己的身份,于是便以知己难求为由而借给王劭一卷《三礼义宗》。

这个王劭乏甚阅历,眼见李礼成对他如此热情,心情自然也是大好,转又问起李礼成这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藏书,当得知李礼成还收藏有许多的经史文籍时,更是不由得大喜过望,旋即便热情的邀请李礼成同往其家做客。

李礼成对此自是乐意至极,当即便入内挑选几卷比较珍惜的经史书籍,又向李棠交代一声,然后便和王劭一起离开了店铺,带着几名随从直向其家而去。

王家在邺城的宅院不算太大,看起来与寻常人家庭院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内外打扫的比较干净整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