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光在将高元海送走不久,尚在堂中思忖此事更多深意的时候,在禁军当中任职的斛律羡便返回了邸中,得知兄长在堂便匆匆来见。
见到斛律羡之后,斛律光便将高元海代表长广王来访一事讲述一番,旋即便又沉声说道:“南去救援河阳、金墉,确是要紧之事。如今两处驻防俱已疲惫不堪,若再遭羌贼作此威逼而国中却乏援引,恐怕两处难以再坚持长久啊!只是,长广王如此热于此事,还是让我有些心疑,担心当中可能暗藏……”
斛律羡因为任职禁军之中,对于畿内人事了解也比兄长更加具体,听到斛律光作此发问,于是便也点头说道:“阿兄所虑并非没有道理,长广王此番用心怕也未必尽是出于国计。如今畿内兵力渐丰、人事渐繁,许多事情都较之前更加复杂。
我兄弟俱在畿内,一处于内、一处于外,这恐怕有些不符长广王心意。今将阿兄遣出、驱你去与强敌相斗,自然无暇再回顾畿内。眼下是战是和,晋阳尚无决议,阿兄如若贸然出兵,无疑也是有悖上意。”
听到斛律羡的分析,斛律光也渐渐明白了长广王此举用意,一则是将他调离都畿从而方便总揽军政事权,一则就是要让他与至尊之间的关系有所疏远,不再像之前那样亲密。
“如此一来,我反而不宜出兵南去?”
想到这里,斛律光便又皱眉沉声说道。
斛律羡闻言后便点点头:“当下国中情势微妙,阿兄纵有勇毅杀贼之志,也请珍守此志、切勿滥施。一旦因此再引发什么更深的人事纠纷,阿兄怕也难能专注战事。依我所见,还是等到至尊归都之后,阿兄再谋出镇外州大邑,当下唯居于内才是上计!”
“贼以强势来攻,我却不能倾力以对、自裹手足,焉能为战啊!”
斛律光闻听此言后,忍不住抚膝长叹道,他之前积极的参与当今皇帝所策划的政变,就是希望当今皇帝上位之后能够稳定国内局面、专注对外战事,结果现在看来,局面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善。
高湛想要借机将斛律光调离都畿,从而更便于其人掌控邺都局面,结果斛律光并未入彀。至于晋阳方面,皇帝高演在得知河洛之间发生这样的变数之后,心内也是惊怒不已。
原本淮南发生的事情已经是让他羞恼有加,而李伯山所下达的命令则就更加让人不能淡定,在共心腹们商讨一番之后,他们也总结出一个李伯山何以反应如此剧烈的原因。
或许李伯山是误会了北齐淮南师旅急于撤离淮南是为了在豫南有所布置,狙击西魏的山南粮道。毕竟两国交战这么久,西魏方面却还能保持相当数量的人马参战,想必是从山南地区转运来的粮草供给维持。只从李伯山如此激烈的反应看来,这一条山南粮道可能就是西魏眼下的命脉所在!
这个发现对北齐而言可谓是意义重大,无论眼下他们有没有威胁到三鸦道等一系列连接山南的通道的能力,都可以就此作出一些战术上的推演与构想,然后再摆在谈判桌上作为筹码与西魏进行谈判。
又或者干脆付诸行动,趁着西魏当下乐观进取的时刻直接发兵攻夺虎牢,然后以虎牢为基础,向南侵扰西魏的粮道,可能如此一来,局面又会有所转机。
正当高演还在共心腹幕僚们商讨此计是否可行的时候,河洛方面却又先一步发生了新的变数!
某等愿降
随着时间一天天逼近魏人所下达的最后期限,局面却始终没有向好处发展的迹象,河阳方面的斥候也一直没有再出现在金墉城外,反倒是魏人的封锁围困越发加强,使得金墉城越发的成为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孤岛,城中守军将士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启禀主公,城南诸营营主又来府前求见、催请资粮。”
有亲兵疾行入堂,见独孤永业正伏案假寐,等候片刻后不见醒来,便忍不住凑上前小声说道。
其实独孤永业也并没有睡去,只是趴在案上于两臂之间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木纹,脑海中则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虽然也听到了亲兵的脚步声与禀奏声,但却懒于回应。
一直等到亲兵说了第二遍,他才有些慵懒的直起身来,满是不耐烦的开口说道:“仓中还有多少粮食?先拨给一餐之用,朝减晚省,能支两日。魏军又未攻来,营士无需战斗,整日卧处帐内,不必消耗太多谷米!”
他作此安排也并不是一味的苛待军士,而是因为城中所积储的物资实在是已经到了将要难以为继的情况,如若再不加限量,很快所剩不多的粮草都会被消耗一空,到时候情况势必会更加的绝望。
亲兵也看得出独孤永业情绪很差,不敢再作叨扰,只能点头应是,然后便退下去按照这一吩咐去做安排。
被打扰了之后,独孤永业也不再坐在堂中发呆,起身返回内府之中。当其来到校场上的时候,校场上多有精卒在操练武艺,而在看到这一幕后,独孤永业的眼中才又恢复了一些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