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李显甫便可以动员数千家族人开辟新族地,动辄便是方圆几十里,对乡土人事的动员力之大已经不逊于州郡官府,足见赵郡李氏乡势之雄大。
李显甫的儿子李元忠则犹有胜之,不只在乡里是雄踞一方的豪强,威名赫赫震慑乡里群盗,更曾一度深刻影响天下大势的走向。
当年高欢将入河北,李元忠亲望迎接并为之出谋划策,且还聚集乡兵攻战殷州,为高欢打通进入河北的道路,以至于高欢成事之后还笑言是李元忠逼其建义举事。
赵郡李氏有着如此雄壮的势力和光辉的事迹,其族人心中自然也都高傲得很。因此当大唐朝廷针对赵郡李氏的惩处传到河北的时候,赵郡李氏族人心中愤慨便可想而知。
尽管这所谓的不赦之刑所针对的只是赵郡李氏李宪一支,但李宪一家本就是赵郡李氏显宗,单其一家人便几乎占了东祖房的半壁,一旦接受了这个不赦之刑,对其一家政治前程的打击可谓是毁灭性的,对整个赵郡李氏的声势也会造成极大的重创。
后世常以琅琊诸葛氏分事三国而论证中古乱世当中士族长袖善舞、见风使舵,但赵郡李氏与琅琊诸葛氏相比还是有所不同。
诸葛氏分事三国,恰恰说明了这个家族本身就没有足够强大的乡势和凝聚力,所以族人们才飘零诸方、各觅出路。但赵郡李氏在河北无论乡资势力还是政治影响都是
自投罗网
一番争吵下来,在场众人也没能达成一个共识。
诸如李公统那般息事宁人的想法,固然被人认为太过软弱,遭到群嘲。但是像李士谦态度鲜明表示要抗争的人,同样也不能完全的说服大家。毕竟他只表达了一个抗争的态度,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抗争计划。
偌大一个家族,并不是没有头脑清楚、立足现实之人,如今李鱼川的主人、李元忠的儿子李宗侃便开口说道:“眼下西军新破两都,李伯山又篡位自立、气势正壮,今之所以罔顾情义、标罚我族,正是为的彰显其威。我若举族抗之,则使我族与唐国成生死大仇,必遭严酷打压。当来也不可逆来顺受,否则先人遗泽尽断、我族声誉俱毁。
当下正计,倒也不必急于入世,暂且自守乡里,勤走相好几家,并访故旧新贵,以待时有变。各家都有一些钱帛积储,只要能够安于耕织,短年之内养活家小无忧。齐氏诸王各成一统,在此余势悉定之前,想来唐国也不敢贸然于河北乡里掀起纷争。
旧者河东薛氏因据一地,不仕刘石,唐皇先祖亦曾逃于中国之外,窃据符命于一时。此皆乱世自守、待时而动。大凡一时豪杰,皆欲进据河北宣其威势,五胡之后更有余波,固然都能称雄一时,各自落寞收场之后,河北仍是乡情井然!”
李宗侃既不像李公统那样消极,也不像李士谦那样激进,但其所言引据前事,也正是他们赵郡李氏如松柏历冬不凋的谋生智慧。遇到危难孤注一掷,委实不是他们这种传承悠久的世族名门的行事风格,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才是稳健的治事之道。
许多赵郡李氏族人因那不赦之刑而心怀激愤,也是因为不怎么看得起这新建的大唐政权。帝王将相的兴衰故事,他们已经见证太多,所谓的王朝更迭,不过是世族家传。这李伯山固然一朝得志,但又有什么资格轻慢羞辱他们赵郡李氏一族?
之前赵郡李氏各方族人是应激一般的回聚乡里,但是现在各房首脑人物都不能达成共识,也让其余族众们对于前路如何有些迷茫。
至于这几种意见,其实也都与他们各自的阅历见识有关。李公统虽然是李宪的孙子,不赦之刑首当其冲之人,但是其族在时局中最为活跃,也是北齐一朝赵郡李氏最显贵一支,心里自然明白能够攻灭北齐的大唐太过强大,如果说之前或还有投机余地,那么现在随着大局渐定,再作反抗无异于找死。
至于李士谦则常年隐居乡里,涉世未深,满怀都是家族荣誉、沙门经义,他对时事大局的认知甚至都不如邺都守门的小卒,自矜门制提出各种建议,高浟在邺南建立的这小朝廷太过简陋,实在不符合他们名门世族的审美观,等到皇驾至此,一定要大加修整一番。那本就态度激进的李士谦,这会儿更主动请缨要组织义师前往袭击赵州州城,作为圣驾抵达之后的驻跸所在!
正当聚集在李鱼川的赵郡李氏族人们还在闹哄哄商讨迎驾事宜的时候,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周遭各路唐军们也陆续展开了行动。
首先便是定州刺史李穆自率五千精兵直袭赵郡李氏祖邑所在的平棘县三祖巷,将此间所聚居的赵郡李氏族人纷纷拘拿,其中便包括李公统等重要族人。三千余家,一网成擒,纵然有一些逃散,但在早有布置的唐军驱逐之下,那些逃散的赵郡李氏族中们也没能逃往他处,只能往西南方向的李鱼川遁逃。
赵郡李氏也不愧河北雄族,随着计划制定起来之后,一路人马携带粮草物资往太行山去迎接高浟一行,另有七千步骑在李士谦等李氏族人率领下分散前进,然后在靠近赵州州城之后便陡然集结起来。
足足七千多全副武装的人马突然出现在城池外,若是换了一般的守将,自是惊慌失措、难以应对。但是如今在城中驻守的,乃是曾让神武帝高欢英雄涕泪老来多的韦孝宽,自然不会被这伎俩惊吓住。
在城外军众集结起来之后,韦孝宽亲率精骑出城直击敌军中军所在。
李士谦所率这些人马自然也不是什么寻常乡义,尤其是当中的核心部曲人人武装精良,甚至都不逊于齐军主力武装的水平,竟然承受住了唐军的
名族倾覆
事实是,就算赵郡李氏奋起反击,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唐军为了这一次的行动,所投入的人马甚至还要超过了之前攻占邺城的时候。赵郡李氏固然传承悠久、根深蒂固,但也绝难承受如此强大力量的冲击。
当然,唐军之所以投入这么多的兵力,也不只是为了赵郡李氏,起码在表面上来说,他们的目标乃是北齐伪帝高浟这一股残余势力。
在当下还没有掌握到确凿证据之前,赵郡李氏还只能算是遭受了无妄之灾的波及。好巧不巧的,高浟率领齐军残余人马来到这附近,唐军为了剪除扑灭这一支余寇,只能在这里发起堵截围攻。
将近一个月的追击和布局,多达六七万人马的投入,更有韦孝宽、韩雄、李穆和梁士彦这些关中大将的亲自参与,随着行动正式展开,接下来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悬念。
高浟那一支邺南人马本来就是丧家之犬,在太行山野间一路逃亡流窜,抵达滏口北面的时候,仅仅只剩下了不足两万人的疲弱之众,在韩雄所率河洛师旅与梁士彦率领的上党守军两路进击之下,只能向着东面的平野地带逃亡,离开太行山后,便一头扎入了李鱼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