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北朝帝业 笔趣阁 > 北朝帝业 第656节(第3页)

北朝帝业 第656节(第3页)

不同于河南的纷乱,淮北州郡还保留了一些北齐的人事编制。诸如宿预、下邳等地,尽管北齐朝廷已经不复存在,然而这些郡县官员们仍然奉行齐制,各自据守城池,不肯开城投降。

倒不是因为这些城池中的官民对于北齐有多么忠诚,而是这一片区域常年处于南北对抗的最前线,尤其是在侯景之乱后,淮南大片土地为北齐所侵夺,后来又接连在北齐、南朝与西魏之间易主,搞得这一片地方的官民都不知究竟该依从哪一方,索性便固守自我。

如果要作类比的话,这些地方的民众大概就类似于之前韩雄等豫西关南的武装力量,他们并不隶属于哪一方的核心武装,但却必须要依附哪一方才能存在。尽管眼下北齐已经事败,但这些地方本就不属于北齐的核心势力范围,感受并不真切,如今唐军北进,他们则循着过往的惯性仍在进行抵抗。

所以若干凤这一路人马前进的并不怎么顺利,他们先后在宿预、下邳都进行过一番辛苦的战斗,才算是将城池攻夺下来。

不过随着城池告破,这些守城的将士们也不再顽固,尤其是在唐将羊鹍等人认真的跟他们讲述一番如今天下大势的变化,这些人才后知后觉的心生后怕,继而便又纷纷请求随军出征、以期能够将功赎罪。

淮北民风向来彪悍,像是早年间东晋的精锐武装北府兵,以及南朝宋刘裕北伐的主力便基本上都是淮北乡义勇士,故而这些人敢于据城抵抗唐军。而当他们加入到队伍中来后,各自也都踊跃表现,使得这一路人马后面推进也变得顺利起来。

很快若干凤便率军自下邳沿沂水向北推进到了琅琊郡,此境不同于淮北地势平坦,境内多有山丘,便是后世所谓的沂蒙山区。

当这一支唐军动态传到青州的时候,青州城内刚刚有所好转的气氛顿时又变得紧张起来,唐军几面出击,给人一种捉襟见肘、疲于应对的无力感。

作为团伙智囊的高元海入宫进言道:“南路贼军之来,譬如旧年南燕之与宋武相争,需速派遣大将统率精军南去布防沂山、东山之间,切勿使贼突破此间山水,否则青州必不可守啊!”

“谁人愿往迎拒敌师?”

高湛也担心敌军继续向前逼近,闻言后便望向众人发问道,然而凡其视线所及,众人却都纷纷垂首避开其视线。

如今高湛身边多是侫幸之辈,如斛律平那般还敢迎战敌军的将领少之又少,况且就连他自己都是得过且过的心理,其余众人自然更加的乏甚斗志。

“琅琊太守羊烈,出身泰山羊氏,本就是此域雄族。之前至尊称制,羊烈并未遣使奉表来贺,其意叵测。但羌贼执刑甚苛,诸如赵郡李氏诸员凡有受彭城伪命者,俱加诛灭!如今至尊可遣使往授羊烈高官贵爵,其人因惧遭诛、为求自保,必然只能力战不屈!”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感受到高湛视线在自己身上游弋好一会儿的韩凤便连忙起身建议道:“旧羊烈族兄羊侃叛魏投梁,可知此类汉儿绝不可信、死不足惜。但今羌人威刑恐怖,只要羊烈受此名爵,则唯死一途!待其力战挫敌锋芒之后,再遣师旅南下迎战,自然胜算更大!”

不计前嫌

琅琊郡城并不是雄阔大城,但也同样的不好攻打。

此境山丘纵横,地势崎岖多变,往年常常沦为交战之地,境内也多有强梁盗匪流窜,为了防备敌情贼患,乡野民间往往也都要修筑坞壁,大坞小城广泛分布在沂山沂水之间。

这样的连坞防事攻打起来非常的棘手,一如旧年东西之间在洛西关南所修筑的那些城池,而琅琊郡城就被这些大大小小的坞壁包围其中,想要攻打到琅琊城,就必须要将外围这些坞壁都给逐一拔除掉。

唐军在抵达琅琊郡境内之后,便按照惯例先行派人前往那些寨门紧闭的坞壁喊话劝降,然而却是收效甚微。

这鲁南地区本就远离东西之间传统的交战区,民间甚至都不知道唐军究竟是何来历,当将士们在坞壁外喊话劝降的时候,坞壁中却还在大声喊叫着:“淮贼岛夷杀来了!”

如此情景,自然谈不上什么有效沟通。这些乡民们非但不了解唐军的来历和势力如何,对于他们的老乡同样充满排斥和敌意。须知他们口中所叫嚷的淮贼岛夷,往上数几代甚至就是他们的同乡之人。

眼见劝降无果,若干凤便也决定不再浪费唇舌,当即便下令向着这些坞壁发起进攻。而那些之前在淮北投降过来的乡义们便又再次担当起了先锋角色,开始奋力攻打坞壁。

这些坞壁规模虽然算不上大,但却分布的很密集,一条沟谷前后便分布着好几座,小一些的不过容纳十几人,大一些的也不过百十人。看起来有点简陋不堪,真正战斗起来的时候却非常难缠,乡人们拿着自制的钩链农具等改造的武器,有的干脆就是竹木锐刺,他们以这些简陋的坞壁为据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退,而当唐军深入沟谷的时候,他们便又反杀回来。

如此交战一番,唐军好不容易才打穿一道数里长的沟谷山道,充当先锋的淮北乡义竟然死伤达到上百人之多。那些被击退的乡人们却并未溃败逃散,而是撤退到后方的沟谷中再次集结起来,探头探脑的窥望着唐军动静,并且选择另一处适合阻击的地点。

“这些鲁南山民当真刁悍,他们难道就不怕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