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木柄长度通常为15-2米,作为主要握持部。
敲击部是通过转动轴连接在木柄顶端的竹条或木条组,可进行甩动打击。
很像双节棍,但是要大得多。一旦被打到一下,哪怕穿锁子甲都有骨折的危险。
春秋时期,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连枷逐渐演变为一种守城兵器,守城者站在城头的女墙之后,只需要扬起这种武器的一端,无需探头就能够使用弯曲的棍棒攻击到登城士兵,无形之中保护了守城者的安全。
宋代之前,连枷这一武器尽管没有被中原军队用于野战和骑兵战,但是却被西北地区的匈奴、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所广泛运用。
他们对连枷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手持部位做得更短,同时在挥击部位的短棒之上裹以铁皮,甚至干脆以小型铁质刺锤作为替代,这样制造而成的连枷棒杀伤力很高,并且在高速的马上交锋之中难以被对方所格挡。
到了宋代赵匡胤上位后,周围的少数民族经常组织骑兵大肆劫掠中原地区。
由于他们统一身穿有着极强防护能力的锁子甲,中原骑兵光靠手里的剑或者马刀等武器,根本没法对其造成伤害!
中原士兵只能眼看着他们赚个盆满钵满,扬长而去。
于是,统治者的目光再次放在了打击兵器上,在农民手里平平无奇的连枷,也迎来了大放异彩的时代。
打击类兵器在与骑兵对决时比劈砍类兵器有着更多的优点,
一来,因为“杠杆原理”的作用,铁连枷的两头有着铁链连接,在战斗中,惯性所产生强大冲击力,能够将身穿锁子甲的骑兵震成重伤,也更容易打中要害部位。
二来,相较于会在不断地劈砍中卷刃的刀剑,钝武器连枷的威力可就持久多了,不仅能连续放倒几十、数百的敌人,而且就算是在战斗中发生了弯曲或是变形,它的威力也不会被削弱。
况且此时的连枷多使用铁质,铁的引入使得连枷有了更为强大的钝击能力,因此两宋时期的连枷又被称为“铁链夹棒”。
民间武术界练习的连枷,也逐渐演变出了新的适合徒步贴身使用的款式,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双节棍,另一种就是轮开后杀伤范围更广的三节棍,而由于双节棍练习起来更勇猛泼辣,并且方便携带,所以逐渐成了武术界的主流兵器之一。
陈勃本来一直在思考,自己手里聚拢的队伍,后面的军器装备和战法如何规划,才能更大的优势,形成真正的精锐。
破盾正是卡点之一,他还没想到使用连枷这个主意。
没想到今天被这个徐阿九的创意迎刃而解!
“好哇好哇!陈统领举荐人才当计一功啊!”陈勃喜上眉梢,接话道,“此等人才,我必须亲自去拜访!明日,明日我俩一道,如何?”
“但凭主公吩咐!”陈虎抱拳道。
“胡统领,你究竟是何事呢?”陈勃开口问道。
“我这,小事……呵呵。”胡龙挠了挠他那赤红色的头发,笑道,“整编绿眉军时,兵士们打到了一些野味,我和高统领商议了一下,留了些送到主公家里了。”
“我俩自作主张,没来得及打声招呼,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高强也弱弱的接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