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这一系列的官职加持下,李泰之与独孤信差不多就等同于宇文导之与宇文泰。一旦独孤信因事离镇又或者发生什么疾病意外,那么李泰即刻就可以接替独孤信行使职权。
这样的势位待遇,跟李泰之前费尽心机折腾出来的三防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实实在在的陇右二号人物。哪怕放眼整个西魏霸府,理论上能够掌控的人事资源都能排得上号!
但问题是,谁又愿意自己身边时刻跟着一个随时能够取代自己的下属?就连皇帝都要严密防备着太子、避免被抢班夺权,更何况李泰跟独孤信还不是父子。
而且,独孤信在陇边多年,其下属部曲必然也是有着一系列完整且稳固的人事安排,互相配合又彼此制约,数年时间的磨合下来已经是井然有序。
可现在李泰贸然插了进去,且一下子就占据了好几个重要的位置,势必会大大干扰人事秩序,而且独孤信那些幕僚下属们就真能心平气和的乐见一个小年轻直接空降到他们头顶上作威作福?
但宇文泰却是不管那一套,你们不是翁婿一家亲吗?老子给你们安排的一步到位,这难道不是你们乐见的?
无论独孤信怎样殚精竭虑的整顿麾下人事秩序、疏解下属怨气,李泰又要怎么做才能在陇右立足下来并改变自身的尴尬处境,这都是接下来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说还有一点值得开心的,那就是宇文泰也没有放过煽风点火的赵贵,直接把赵贵他儿子给骟了。
李泰也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赵贵煽风点火,但如果有人背地里使坏搞自己的话,最大可能就是赵贵。而且宇文泰这么做也是颇有指向性的暗示,就是这老小子干的!
这一手不可谓不狠毒,你搞没了我一个婿子,那我就骟了你一个儿子,让你家以后的血脉都流着我家的血。顺便如果不是你挑拨,独孤信那边我也不会做的太绝,现在我也醒悟了,但事已至此,抽你两巴掌当是给人道歉吧。
从赵贵角度而言,长子本来就是养废了,留在家里除了生孩子也没太大价值了。
但今虽然没了牛子,但也总算拥有了体制内的工作,如果工作的顺利还能顺便帮衬下兄弟,等于是废物利用。毕竟宦官如果真混大了,那仕途前景也不会限制在宫闱之内,封爵荫子都不在话下。
入朝经营
抛开其他事情暂且不谈,李泰所面对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就是,他的工作关系被宇文泰一杆子捣到了陇右,那么基于洛水一线、包括三防城等人事布置必将受到极大影响。
之前的他倒也不失先见之明,并没有将所有的经营布置都摆在官面上。诸如渠盟这样的乡里社团组织,民情基础非常的扎实,倒也不会因为李泰的离任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他也提前将都水行署所掌握的资源转移到渠盟中来,并且围绕他家的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安排,无论都水行署继任者谁,都得尊重这已经形成的乡情秩序才能两下相安,否则分分钟洛水断流、诸军断粮。
须知如今的洛水、特别是洛水中下游的民情,可不是李泰最初担任都水使者时那种分散各境、联络不深的状态。在都水行署和渠盟不断的水利建设下,乡里豪强们被充分的联合起来,彼此之间的利益往来犬牙交错,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而且这一区域的乡土豪强们还不仅仅只是土豪那么简单,随着府兵制的建设发展,这些豪强们子弟部曲也都纷纷加入其中,到如今已经是货真价实的武装豪强。
这些豪强们的武装力量,一部分组成了李泰的嫡系部曲,一部分则跟随周长明加入了六军,还有一部分则留驻于石堡防等地方防戍中,虽然力量未足改天换日,但也绝对是能飞能潜的地头蛇。
这种有人有粮有地有枪还有组织的乡土势力是最令人感到头疼的,除了李泰这个一手推动的缔造者,换了其他人都绝难完全把控。
甚至包括霸府,除非不再设置专门管理洛水一线的水利官员,但只要还想一定程度上对洛水水利加以管控并获得可观收益,也要充分考虑这一乡情,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在渠盟内部进行挑选。
此边乡情内部的秩序维持,倒是不需要李泰过于操心。但是与外部的交流,却仍非眼下的乡土豪强们能够胜任。
比如说李泰在大统十年年末组织乡里豪强们进行大规模的纺织生产,立足于对洛水水利的深入把控与水利大纺车的超高效率,再加上乡里豪强们对生产力的大力调动,使得商原周边的洛水下游纺织品产量激增。
虽然说在当下这个世道中,绢帛布匹就是货币,但钱印出来也要有足够的商品供给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购买力,并切实改善乡民们的生活。
如此大宗的钱货交易,就绝不是一般乡里豪强能够胜任的,必须要有跨地域调度资源的能力,并有足够的实力保证货品的长途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