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随着冯翊公主去世,小尔朱氏渐渐管起了家事,便让她们这些往年的宠妾有些不满了。尤其叱奴氏自觉得自己的儿子最多、如今也是户中最长,挑选嗣子那也必然得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小尔朱氏这个所谓的主母就是抢了自己该有的待遇,因此心内对其一直颇有嫉恨。
在对小尔朱氏暗骂一通后,她又望着两个儿子说道:“之前家中教了你们见到唐王后要央求官职,你们做了没有?唐王又作何回应?”
两个儿子听到这话后便连忙点头稍作回答,叱奴氏在听完后,明显对长子宇文邕比较含蓄的表达有些不满,皱眉说道:“你这样的性情,是要吃亏的,难道没有受过之前被人抛弃的教训?
唐王自己都说这是你们兄弟应得的,既是应得,又何必怯言?况且你道唐王真心乐意栽培你们兄弟?若是此番不当面说清,来日还不知等到几时,才会给你们职事安排,你难道忍见你母一直忍受那贱妇的欺压?”
宇文邕听到母亲这抱怨之后,连忙垂首摇头并作道歉,叱奴氏见到儿子姿态尚算恭敬,心情才好受一些,旋即便又不无期待道:“唐王既然仍肯承认先主上待其旧恩,给你们兄弟授事想必也不会太差。不要学毗贺突那种自以为投人所好的央求算计,安安分分待在长安。待你们兄弟都受美职之后,便可外出成家,我也随你们离开旧府,从此天地都宽!”
宇文邕听到这话后,不由得便皱起了眉头,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才小声道:“阿母,我不想离家自立。今阿耶离世未久,旧情旧义仍在,勤于时流走动,也能多得唐王垂顾。可是一旦离家自立,我在畿内也不过只是寻常一人,未有才略出众,未有功勋惊人,怕是要遭埋没……”
“那你就愿意见你母继续受那贱妇欺压?”
叱奴氏听到儿子这么说,当即便瞪眼不悦的质问道,旁边宇文直也连连说道:“阿兄你不要不胡说,你不亲近阿母和我,难道别人还会把你引为至亲?”
才不如德
宇文泰家人们的来访,加上自家小舅子们的事情,倒是让李泰的思绪暂时从军政国务上面抽出来,趁着新年的闲暇时节关注一下身边的人情世故。
给大舅子独孤罗说亲的事情进行的还算顺利,李泰登门造访时受到了元孝友一家热情的欢迎,甚至李泰都还没有做出暗示,元孝友已经先一步进行了隐晦表态。
这样的情况倒也算是正常,如今他们一家人被太多人盯着,有什么言行举动都会引起诸多猜测联想。他娘子之前时常访问诸家适龄女子,自然也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如今的独孤家虽然独孤信不在了,但给儿女们留下的人脉遗泽却仍非常可观,尤其是还有李泰与其娘子这一层的关系,而且独孤罗还是李泰亲自指定的独孤信嗣子。能够将自家女儿嫁入独孤家做一个当家大妇,相信关中时流诸家都不会拒绝。
既是你情我愿,事情进展就顺利了,在李泰走访过元孝友家之后,作为独孤罗继母的崔氏又与元家人见面商量、正式订立了婚约,然后便开始进行婚礼的各项流程。
这些琐事自然不需要李泰再作过问,接下来他又将几个小舅子召入学馆中来各自交流观察一番。
老实说,独孤罗因为自小便被东魏幽禁的缘故,本身才学武艺都有些乏善可陈,毕竟几乎都没有接受过什么成体系的教育,唯一让人比较满意的,就是性格比较温顺安分,这大概也跟常年的圈禁生活有关,自小便养成了谨小慎微、不敢惹事的性子。
李泰所欣赏的也正是独孤罗的这种性格,正如他之前对宇文泰儿子们所言,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才能高低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资本的积累、地位的提升,都由他们的父辈完成了。对于他们这些勋贵二代们而言,安分守己远比雄才大略要更重要。
李泰也不是看不起这些勋贵二代,但事实就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教育取代不了经历,这些人由于本身家庭出身的缘故,天然就欠缺一个向下感知的能力。
有的人能够通过自身的性格、经历与学习重新获得这种能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就难免眼高手低,让他太平年景混日子也就罢了,真要在什么关键的历史潮流中担当什么重要的角色,往往都会表现的非常可笑。在这一点上,萧菩萨的儿孙们算是一群鲜活生动的教材。
一个团体当中,有的位置是用来做事,有的则是用来享福。想要让所有人都精明能干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人都太干练,反而会加剧内耗问题。
这些勋贵二代们凭着父祖荫泽就能获得不错的待遇,这同样也有千金市马的模范作用,既安抚了团队内部的人情形势,同时也加重了功绩资历的含金量。你们这些做实事的人也不必太过心态失衡,你们的努力不只能带来自身权位的提升,未来你们的儿孙也能享有同样的待遇!
所以这些人生来就是一个摆件,摆好自己的心态要远比思维过度活跃重要得多。如果真的有能力,那其本身所拥有的政治资源足以让其拥有足够的展示机会。
如果本身就是一个平庸之辈,那就安安分分当个米虫,怕的就是人废心活,在自己的赛道里混不出个明堂出来又想要存在感,跑去普通人的赛道张嘴胡咧咧,吹嘘祖辈的努力。
这样的败兴玩意儿,哪怕是达不到什么祸国殃民的程度,那也是破坏稳定的混账东西。任何一个节点出现这种东西,都会以这个节点为中心破坏组织的稳定性,这种废物都能混到这种位置,我究竟是在给一个什么垃圾团体效力?
当然这都算是比较极端、比较恶劣的情况,李泰当然还是希望这些勋贵二代们都能德才兼备,但如果二者只能取一,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米虫就挺好。
独孤罗也并不是一无可取,他只是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教育,学识和武艺上有所欠缺,但是识文断字与基本的人事逻辑还是没问题的。
李泰在与之交流的时候,便发现独孤罗对于《中兴永式》以及同治以来朝廷所颁行的各种书令格式都比较了解,可见对于国家大事和时政讯息都比较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