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经过倒是很简单,只是一群纨绔胡闹,之所以高湝被囚禁在于谨家的别业中,还是因为于谨儿子于兰的缘故。此子年龄渐大,隆庆坊这处别业本就是给其成家自立所准备,所以宇文直他们便顺手将高湝关押在此。
“他们将临漳公关押不放又是何故?”
李泰在听完事情脉络之后,便又发问道,莫非这宇文直还想干掉高湝、让高欢绝嗣?
李孝勇便又连忙说道:“此事尚待打听,只是听说宁夷公打算趁此纠集诸勋门,奏请朝廷夺岐国公嗣位,以正其门嗣序。”
“这小子胆量不小!继续监察其人举止行径,近日凡与往来接触者,一概记录在案!庸国公府日常人事出入,一并细察。”
李泰听完后便冷笑一声,摆手示意李孝勇暂且退下安排,他自己则行出殿堂,跨乘御马直往外朝政事堂去。
当李泰来到政事堂的时候,堂内诸宰相并雍州、京兆两府长官便也连忙出迎,他没有理会众人的礼拜,翻身下马后径直入堂,待到众人跟随行入后,他便直接将自高孝琬那里收缴的冤字布幅抛在地上,旋即便指着崔彦穆、苏椿两人冷笑道:“二公当真身贵体闲,今将畿内重地安危相付,看来你两位俱是不堪其劳啊!”
“臣等失职,请至尊降罪!”
两人自知近日畿内接连发生凶杀bangjia之类的事件,而且还都涉及有官爵在身之人,他们身为京畿长官自是难辞其咎,这会儿听到皇帝陛下忿言,便也都不敢狡辩,连忙俯身请罪。
政事堂是宰相办公议事的场所,一般没有特别事情,李泰也很少到这里来,今天之所以特意来此,就是为了体现出他对此事的重视,在将两府长官训斥一番后,他更将首当其冲的京兆尹苏椿解职,以刑部尚书柳庆为雍州长史并兼京兆尹,不止要彻查此事,更要大力整顿京中治安!
天子御众
高湝遭到挟持一事在朝廷中已经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是作为始作俑者的宇文直对此却仍全无所觉。
一开始的时候,宇文直还仅仅只是想要教训一下高湝。所谓外御其侮也不过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作为宇文泰的儿子,他对高欢之子自然乏甚好感,虽然没有了沙场交战的机会,但见到了教训一番也是不辱没先人的做法。
但在了解到高湝的特殊身世和其人前往岐国公府拜访的目的之后,宇文直的心思登时便发生了变化。对于高湝与自家兄弟宇文普竟是一母所出这件事,自是有点挑战他的认知,而在惊诧过后,宇文直很快便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
“我家与高贼乃是世仇,而今高氏嗣子竟为我家主母所出,这当真滑稽至极!”
宇文直瞪眼怒吼道:“朝廷爵赏安排如此粗心,让人情如何能忍?我一定要奏明朝廷、拨乱反正,严惩有司官员!”
他那些伙伴们各自也都家世显赫,又正逢无法无天的年纪,听到宇文直这么说,顿时便也都义气满满的点头支持,并且各自出谋划策起来。宇文泰毕竟曾经是他们关西霸府首领,如今其嗣子竟与世仇高欢嗣子一母同胞,这也实在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不过这些纨绔少年们虽然叫嚣的凶狠,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却也没有什么太过开阔的思路,他们各自虽然家世不俗,但大部分都还没有进仕任官,能够想到的无非是回家汇报给各自家长,让长辈们上奏朝廷。
除了这些比较正常的思路之外,还有人提议不妨先将这高湝控制在手中,然后威胁岐国太夫人、使其主动退让。对此宇文直也是深表赞同,他自觉得这也算是一桩家丑,如果能在私下里妥善解决,那自然最好了。
一众人在于谨之子于兰这座住所中商讨到了大半夜,越聊越是兴奋,待到天亮宵禁结束之后,其他人暂且留此稍作休息,宇文直则先行返回家中,告知家人这一情况。
宇文泰未成年的儿女和一些妾室都生活在岐国公府中,但宇文邕、宇文直兄弟这种既成年同时又已经有了官爵的便搬出了岐国公府。
宇文直在京中也有一处自己的宅院,是之前封爵的时候由朝廷赐给,但他因嫌太过简朴,便又着员重新翻修一下,自己则仍住在兄长宇文邕的辅城公府中,包括他们的母亲叱奴氏也住在这里。
宇文直只是担任太傅于谨的府佐,因此时间上比较自由。但其兄长宇文邕却官居光禄少卿,乃是正经的朝士,所以当宇文直回到家中的时候,宇文邕也早已经离家上朝去了。
叱奴氏虽是妇人,但却喜好饮酒,当宇文直回到家的时候,她已经浅酌几杯果酒,面有微醺之色,待见宇文直走入房间中来,便不悦的说道:“你昨夜不归,又去哪里游荡了?你兄让我告你,近日京内巡防甚紧,你可不要在此时节惹事!”
宇文直听到这话后只是哈哈一笑,入前抓起案上盛酒的杯子一饮而尽,旋即便又一脸兴奋的说道:“阿母现在责我不归,可若是知我昨日做了什么事情,那就应该夸赞孩儿精明了!”
叱奴氏对这少子本就比较宠溺,闻言后便也面露好奇道:“那你倒说一说,昨日做了什么居然值得回家自夸?”